文创爆款的密码何在?专家学者齐聚陈家祠共话文创发展之道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周欣怡、朱绍杰 发表时间:2025-10-29 22: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周欣怡、朱绍杰  2025-10-29
文创产品应走进市场专柜,而非停留在美术馆展厅

从故宫文创的火爆到敦煌IP的出圈,从陈家祠积木的畅销到“冰墩墩”的全球走红,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机构文创发展已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10月28日下午,由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公共文化机构文创开发与运营”研讨会暨“2025陈家祠文创大赛”颁奖仪式在陈家祠的聚贤堂内举行。

来自文博界、高校界、设计界、企业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青年设计师与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公共文化机构文创发展之道,见证优秀文创成果诞生。

以赛促创:青年智慧激活文化基因

活动伊始,“2025陈家祠文创大赛”颁奖仪式率先拉开帷幕。大赛以“文创引领、活化非遗”为主题,经专家初评、现场答辩和终评等多轮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及优秀奖4名。

其中,《天添好运》凭借深刻的文化内涵与巧妙的创意设计摘得一等奖;《塑影新颜》《佛言新语》获得大赛二等奖;《祠兽妙斗》《轻承重史》《祠艺新礼》获得大赛三等奖。

此外,《古祠流芳》《九如映灯》《祠新》《永年》四件作品荣获大赛优秀奖。获奖作品在研讨会现场同步展出。

本次大赛是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合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工艺美术学院三年级《文创设计》课程,专门以陈家祠为主题开展调研与设计,为本次大赛输送了大量新鲜创意。

颁奖仪式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上台,交换战略合作协议文本,这标志着双方在工艺美术学科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播、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合作迈入新阶段,为馆校协同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旨发言环节上,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总设计师、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原院长曹雪教授以《公共文化机构文创开发中的“文”与“化”》为题,强调成功的文创产品应实现“文”与“化”的辩证统一,达到“始于颜值(化之形)、敬于才华(文之核)、合于性格(化之用)、久于品性(文之魂)”的境界。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现场分享了博物馆文创从无到有的发展实践。她指出,在政策推动下,博物馆文创已成为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的重要途径。陈家祠2024年参观人数达257.32万人次,文创收入1664万元,较2017年的188万人次、1120万元实现显著增长。

“通过销售数据榜单指导产品开发、组织文创大赛与展览等方式,有效提升了文创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与文化传播力。”她说。

圆桌讨论:多元视角破解文创发展难题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公共文化机构、企业、高校、媒体、法律界的专家围绕文创发展的政策环境、实践痛点、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广州市文化馆原书记、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牟辽川强调,公共文化机构应明确文创的辅助定位,核心是通过文创传播自身特色文化资源。“文创开发要选择理念一致的合作方,持续注入核心文化资源,精准分析消费群体,并将文创融入主营业务。”

南越王博物院王维一副院长指出,政策支持是博物馆开展文创工作的关键前提。他结合自身经历谈到,广州市近年来出台的系列政策为文博机构文创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南越王博物院正是在政策支持下于2025年4月重新启动文创经营工作。

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教育推广部副主任吕成林分享了美术馆文创的挑战:展览更新快、缺乏固定陈列,导致文创开发周期与展览周期难以匹配。为此,广州艺术博物院提出“大文创”理念,通过打造“五色展”等IP、搭建生活化场景促进文创销售。

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提出,文创教学应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深入了解公共文化机构需求与市场规律。“我们鼓励学生跳出‘冰箱贴、书签’等固有思维,打造兼具文化性与创新性的作品。文创产品应走进市场专柜,而非停留在美术馆展厅,这才是其成功的标志。”

圆桌讨论主持人、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主任方昕总结道,文创事业是多领域、多机构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共文化机构提供资源支撑、高校输送创意人才、企业负责市场转化、媒体助力传播推广、法律保驾护航。

正如专家们所言,当文创产品真正实现文化内涵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艺术引领与市场需求的平衡,文化便能真正“活”在日常,浸润人心。

未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与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结合陈家祠的建筑艺术与岭南文化资源,依托高校的创意设计力量,联合企业推动更多优秀文创成果落地转化。

文|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
图|主办方提供

编辑:何文涛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