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值粤剧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五周年之际,“粤港澳大湾区粤剧传承与发展活动暨粤剧南派武打技艺展演”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举行。
此次活动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携手广东粤剧院联合主办,旨在全方位展示当代粤剧事业发展新貌,深度呈现粤剧成功申遗以来的传承硕果及南派武打技艺精髓。
回顾粤剧“世遗”走过的15年
当天下午,“粤剧-非遗十五周年”专题片首发暨“南派技艺”展演分享会率先举办。粤剧-非遗十五周年专题片《睇·大戏——粤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十五年纪》在分享会上首发。该专题片聚焦粤剧传承脉络,以严谨史料、生动影像、人物访谈回溯粤剧申遗成功的历史时刻,展望粤剧未来发展蓝图,为文化传承构建可视化载体,助力粤剧理论体系的完备构建与广泛传播。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研究中心主任李满介绍了该专题片拍摄的初衷。粤剧艺术研究一直是广东省艺术研究所的重要基石。
多年来,该所全身心地投入到粤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之中。今年恰逢粤剧“申遗”成功十五周年,该所携手广东音像出版社,以主题片的形式来呈现、回顾粤剧“世遗”走过的这15年。
该专题片于今年10月正式开拍。在此过程中,主创团队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编委会以及省内众多演出院团、研究机构、学校、行会组织的鼎力相助。他们或是提供珍贵史料,或是给予专业指导,或是输送优秀人才。
李满表示,期望通过这部专题片,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粤剧、认识粤剧、更爱粤剧,进而助力粤剧更广泛地传播,让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生根发芽,流芳远扬;期待粤剧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书写属于它的辉煌篇章,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持续输送力量源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丁凡表示:“粤剧‘非遗’15周年专题片充分展现了粤剧‘非遗’十五年来的变化、发展与传承工作,凸显了粤港澳三地在此过程中的共同努力。”
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林金洲表示:“要出人出戏出精品,必须加强人才培养与剧目创作,共同推动粤剧事业的繁荣发展。”
分享“南派技艺”与“传承”
活动还围绕“南派技艺”与“传承”的主题,主演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香港粤剧名伶谢晓莹向观众介绍粤剧南派表演程式“搜宫”的运用,以及武旦的创造性运用,并展示了叫头、扎大架、舞台官话等技艺。
湛江粤剧团副团长郑建平向观众介绍了粤剧《武松打虎》中武松一角的行当——短打小武。随后,湛江粤剧团优秀演员朱林溪、周军为观众带来粤剧《武松打虎》中的精彩片段,并展现了南派手桥、伏虎等技艺。
分享会上,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著名粤剧编剧家萧柱荣、广东省剧协专职副主席林金洲等嘉宾进行了精彩分享;还通过《虎踞缘之兰英搜府》《武松打虎》两个折子戏片段,向观众展示了精湛的粤剧南派技艺。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郭君彦 杨佳
图 | 薛才焕 许建梅
视频 | 广东省艺术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