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郭定奋的六个项目”个人艺术展在广州番禺良仓当代艺术馆(LCCA)开展。
郭定奋来自粤西雷州半岛,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
他的6个项目如同6个剧目,皆来自于自身参与的、大时代语境下的社会剧场,如《工友记——关于工人的个人视觉研究计划》《脚手架上下的生活——关于农民工的个人视觉研究计划》等。
“郭定奋入读广美之后,他就很主动地连接、挖掘自身与社会的暗道,他将意识带动具体实践,在建筑工地、工厂流水线、小作坊、路桥之下、电动三轮车上回应自我的耐受力与想象力。”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刘庆元讲述了自己与郭定奋的师生情缘,在他看来,这些朴素而带有几分执拗的“劳动”呈现,是郭定奋从当下艺术套路教条里走出的“一个人的从实求知记”。
基于“劳作”的视觉艺术展示
展陈空间并不大,作品材料寻常可见,砖块、快递盒、包装袋、纸箱,甚至还有床板和凉席。有序的交叠、堆砌和再现把重复的劳作“搬”入展厅,构成社会现实图景的一角。
正如创作意识源于日常生活,6件展品都未被束之高阁或刻意装裱,而是高低错落地置于白墙上、木箱上、地面上,伸手可触。
展厅进门左手边是艺术装置《全球化——关于外贸包装袋的视觉研究计划》,包装袋印有由各国语言组成的9首诗歌,以活字印刷的方式排列展示。
郭定奋告诉记者,他在今年寒假兼职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客户定制的名字、号码印在T恤上,每件衣服烫印12秒。“使用热转印机的时候很像在印版画,每天重复的劳作就像在印无数张版画。”
向右侧看去,是由一张床板和一张凉席交叠组成的《工厂上下的生活——关于车间的个人视觉研究计划》,同样以篆刻和绘画的方式制作而成。
2022年6月,郭定奋考上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为赚取学费,他在开学前进入一家组装手机的工厂,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兼职生活。枯燥无味的夜班让工人在黎明前的静谧时刻,在车间里就近寻找最舒适的睡姿,或坐或卧,短暂地睡觉休息。
“夜班下班后,我躺在集体宿舍的床上,但因为工作疲惫和环境嘈杂难以入睡,经常眼睁睁地盯着上铺的床板,仿佛是在无声地监督着它。”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兼职工资被扣除损失了一大部分,“在离职那天,我将睡觉的床板踢断,用凉席卷起,背在肩上扛走,作为薪酬的一部分。”后来,这张床板被重新拼起,刻上了工人们在车间睡觉的速写。
“一条断开的床板就要刻几个星期”,郭定奋在本科时就对版画感兴趣,尽管未经系统学习,却很享受一笔一画刻出完整图案的过程。在他看来,没有作品能够一次性完成,哪怕是重复枯燥的劳动也是由数不清的汗水浇灌而成。“还有一点,自己动手做能够节省费用。”他笑着说。
表达社会现实与个人感知之间复杂关系
“当你什么都没有时,你先让自己成为‘有’。”郭定奋在勤工俭学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其中的“真诚”是刘庆元最为欣赏的。作为展览的学术指导,他主动当起展览开幕当天的“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广美学子介绍策展细节和展品内容。
“展厅进门处集中呈现文字符号类作品,放置高度不能太齐平,床板和凉席交叠才能突出美学效果。后面的卷轴原本打算放在桌面上,但因为红砖作品高度较低,最后选择铺上木架,放在地上看。”大到展厅灯光投射角度,小到每个木框的悬挂高度,用刘庆元的话说,“都要为了观众接近故事而服务”。
多件作品中,展陈面积最大、最引人驻足的是严丝合缝堆砌成的“一摞砖”,展品制作跟现实工地上砌砖方式相一致,灰青色的是未经烧制的砖坯,红褐色的则是烧制后硬度较高的红砖。
这“一摞砖”共计126块,每一块的表面都刻上了一个关于农民工群体的故事。观众可以俯身细看砖上的线条,伫立观赏拓印了砖面图案的黑白版画,还能从电子屏幕观赏纪录片。
“他们面对日复一日的工地生活,虽有不满和怨恨,但仍然保持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应被轻易遮蔽或掩盖。”身为建筑工人的子女,郭定奋跟随堂哥堂嫂们在工地里工作、生活了半年。他以“平视”的视角,将砖头砖坯作为一种转译媒介,将工地里感触的人与事浓缩在126块砖和一部70分钟的纪录片里。
郭定奋将该跨媒体作品命名为《脚手架上下的生活——关于农民工的个人视觉研究计划》,这是他的本科毕业作品,曾在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新青年”第四届学院实验艺术文献展等展览上展出。
谈及跨媒介的综合应用,郭定奋说,每次尝试都离不开课堂上的点滴积累、师友的交流指导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每次打工经历都是一次田野调查,其间收集到的材料和经验,都能用于表达社会现实与个人感知之间复杂关系。
开辟广美学子课外实践的展示园地
为了给学生开辟出一片表达自我的展示空间,广州番禺良仓当代艺术馆主理人、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裴丽将工作室底层改造成展厅,展出学生们奇思妙想的成果以及对艺术的纯粹热爱。
“所有贴纸、灯和画框等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布置的,他们因为艺术理想聚在一起,让这个空间从几面白墙变成展厅,这份真诚打动了我。”裴丽说,本次展览是该场馆的首个展览,她希望将场馆作为广美学子的一片对外展示园地,为年轻艺术家打造一个纯粹的创作空间。没有浮华的包装,没有商业的裹挟,没有巧趣,旨在真诚自然。
“越具体越真实,要让观众在感受中与展品相遇,刷墙要认真刷,搬砖也要认真搬。”刘庆元把手掌平放在白墙,自上而下抚摸。他告诉记者,展厅墙上的每颗钉子都是学生亲手敲上的,学生们跳出坐在教室听课的“舒适圈”,用行动表现真实的诗意。
“老师老师,下次需要布展能不能叫上我?”“这些木框的摆放位置有讲究吗?”“为什么要在展厅门口正对的桌子前挂一张雷州半岛的风景照?”记者与刘庆元交谈间,不少广美学子闻声而来,将我们团团围住,一节“行走”的课堂就此展开。
“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是广州美术学院建校70多年来秉承的办学理念。在展厅的方寸之间,这种生长于现实、与艺术相融的思想不断游走。未来,将有更多广美学子在此滋养艺术灵感,展现创作成果。
文 | 记者 梁善茵
图|刘熙 邝磊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