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绵长150载!广州市十八中校友回校打卡庆生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4-11-23 21:5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4-11-23
他们带着从母校汲取的智慧与力量,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坚实力量

又到了每年年底“校庆季”。11月22日、23日,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广州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十八中”)也迎来了校庆活动。

与其他学校相比,已有150周年历史的十八中,今年的校庆也显得更为特别和隆重。众多十八中校友纷纷回校打卡,为母校庆生,追忆在此求学岁月。

文脉根深,源起清代禺东书院

十八中是南粤地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清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874年)的“禺东书院”。

据珠村族谱记载,当地名人潘名江(清授荣禄大夫武功将军)的大哥潘名澧(武举人)以军功六品候选分府、国子监太学生的名义,于清朝同治十三年(农历甲戌年,公元1874年)督建禺东书院,书院设在东圃墟内(东圃二马路28号)。

禺东书院由举人周德芬、黄佩朝等人具体经办,是番禺县孩童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启蒙的地方(见《番禺县续誌》卷十学校誌一、二十六页)。

150年来,禺东书院(十八中前身)历经沧桑,数度迁徙校址,几度易名。

1953年,番禺第三中学(十八中前身)更名为广州市第十八中学;2004年,该校又成为初级中学。

该校办学历史上,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不少栋梁之才,并参与和见证了众多重要历史时刻。

值得一提的是,1947年-1949年间,禺东中学(十八中学前身)学生梁广富、潘运森、熊远葵等人参加中国共产党,梁柳坤、秦杏珍、梁玉卿等同学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之后,这批同学参加了广州市东北郊人民游击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州。

广州市第十八中学党总支书记赖卫恩表示,该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围绕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为目标;积极践行“五育”并举,注重课程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形成书法、绘画、吟诵、科技等教育特色;学生展现个性,发展特长,核心素养,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感恩母校,校友追忆求学岁月

为了迎接150周年校庆,十八中组织了校庆系列活动,并邀请校友代表共商学校发展大计。

11月22日晚上,该校举行建校150周年校庆暨学校艺术节闭幕式文艺汇演。

器乐舞蹈《万疆》、诗朗诵《相约华诞 共赴远方》、架子鼓伴奏街舞《歌舞青春》《有我》、舞蹈《雨打芭蕉》、武术表演《少年当自强》……文艺汇演现场气氛热烈,表演形式活泼多样,展示了该校丰硕的艺术教育成果,以及师生的青春与活力。

逾2000人一同参与和欣赏了本次文艺汇演,还有逾25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汇演。

11月23日,大批十八中校友从香港、广州等地回到母校,在校园打卡、畅谈,追忆在此求学岁月。

天河区香港同乡会荣誉会长郝伟伦与部分校友特别从香港赶回母校庆贺。

他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是属于该校的“老三届”,这次与校友们相逢,十分开心。尤其是见到50多年前的老师尚精神健康,大家都激动万分。校友们对母校以诗书画会友,发扬国粹,十分赞赏。

天河区珠村人潘剑明是十八中1984届校友。“对于一所学校而言,150年足以铸就一座令人敬仰的辉煌丰碑。如果按25年为一代人来算,母校十八中足足培育了东圃地区六代人。

作为校友,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自豪。”潘剑明说,许多优秀学子在母校涌现,他们带着从母校汲取的智慧与力量,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坚实力量。

文|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李春林
图|校方提供(除署名外)

编辑:何文涛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