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在哪儿?这个传说中诺亚方舟的最后停靠处,且同样拥有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度是无数人心中的向往之地。
11月13日,广东省博物馆“亚美尼亚18-20世纪文化瑰宝展”正式开展,带领观众走进欧亚大陆连接处古丝绸之路上的另一个文明古国。
展览臻选百余件埃里温历史博物馆馆藏的18-20世纪亚美尼亚文化珍品,并结合广东省博物馆馆藏,通过传统服饰、珠宝银器、手工艺品、古城影像、活态遗产的展示,编织一幅极富异域风情的亚美尼亚人民的风俗图卷。
诺亚之地
展览通过“大美初见——邂逅亚美尼亚”“华冠丽服——亚美尼亚传统服饰”“银花宝钿——亚美尼亚银器”“繁花似锦——亚美尼亚地毯”“和合共生——传承与交汇”五个维度全方位揭秘亚美尼亚18-20世纪的艺术和生活。
“漫天的洪水,漂流的船,亚拉拉特山,就在前方。”这是一首亚美尼亚当地的经典民谣,歌唱的正是有关“诺亚方舟”的传说。
由地理分布位置可知,亚美尼亚地处亚欧交界的十字路口,是一个坐落于外高加索地区的内陆国家。公元前4世纪,亚美尼亚将基督教确立为国教,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奉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
根据基督教《圣经》故事,诺亚方舟在大洪水退去后,即停靠于历史上亚美尼亚地区的圣拉拉特山。而这一景象也被刻画在亚美尼亚国徽中,是亚美尼亚人的精神图腾。
展览第一部分“大美初见——邂逅亚美尼亚”不仅介绍了亚美尼亚的国家概况及历史沿革,还从语言文字方面揭示了亚美尼亚的国家文化特色。亚美尼亚语属印欧语系,由38个字母组成的字母表,独特且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展厅展出的一件制作于1898年的银质烟盒就刻有亚美尼亚文字。
据策展人杨凌介绍,这个烟盒呈现的是阿尔塔什斯王朝的建立者阿尔塔什斯一世和阿兰王女儿萨特尼克公主的故事,他们的婚姻被视为不同民族和文化统一的象征。
榴花西来
紧接着,展览从亚美尼亚传统服饰塔拉兹(Taraz)、技艺精湛的银器艺术、古老的地毯编织艺术介绍了当地文化。
杨凌介绍,广州是埃里温历史博物馆近期在中国巡展亚美尼亚文化的收官之站。不同于前几站,展览特别设置“榴花西来”专题,通过服饰、银器、地毯全方位展现美尼亚丰富的石榴文化,同时甄选多件广东省博物馆石榴题材馆藏文物,对照呈现中国传统观念与审美中的石榴文化。
“石榴的种植最早在波斯地区附近,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石榴在亚美尼亚象征着繁荣和生命的延续,在中国民间则主要象征多子多福,都有非常美好的寓意在里面。它在不同地区文化内涵的演变,体现不同文化沿丝路的传播和碰撞。”杨凌说。
广州印记
据介绍,亚美尼亚在公元初年即在西方世界与中国的交往中扮演中介角色,成为陆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至7世纪,亚美尼亚与唐朝的交往加强,亚美尼亚商人的形象逐渐为中国熟悉。
在马可·波罗之前,元朝宫廷已有亚美尼亚人的踪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亚美尼亚商人兼取陆路与海路前往中国,他们将本国的珠宝、药材、染料、皮革运往中国,将中国的丝绸、陶瓷带至亚美尼亚。
展览最后部分“和合共生——传承与交汇”特别呈现了17世纪以后,亚美尼亚商人在广东集结成聚居区,在珠江边建立商馆的历史印记,印证了亚美尼亚人在广州十三行经商的历史和与广州这座城市深厚的渊源。
文|记者 文艺 实习生 熊安娜 通讯员 粤博宣
图|记者 何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