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的《岭南春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型中国画长卷专题展》在广东美术馆举办。
展览震撼展出广东省政协盛邀粤港澳台侨45位艺术名家精心策划创作的大型中国画长卷《岭南春早》。该作长75米,全景式展示岭南大地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恢宏盛景,被誉为新时代岭南版“千里江山图”。
自展出以来,长卷受到各界关注。10月25日,创作组织方利用长卷展出时机,会同省内主要美术机构,举办国画长卷创作专题学术研讨会。
与会主创团队艺术家及专家学者以《岭南春早》为引,对广东中国画长卷创作的历史与现状、探索与成果展开梳理总结,助力广东美术事业创新发展。
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实事
走进广东美术馆三楼,《岭南春早》长卷自东向西的10号到12号展厅里依次展出。开卷因海而生,结尾向海图强,中间选择港珠澳大桥作为画卷的中心,选取反映广东不同历史时期重要事件的画面、重要革命历史遗址、文化印迹、历史性标志性建筑、乡村振兴、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成果等画面,彰显广东千里黄金海岸线的地域特色,展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岭南春早》长卷长75米,寓意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高为0.921米,寓意人民政协成立时间为1949年9月21日。
长卷分为三部分构成,由东往西:首段为“粤东卷”,描绘生态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工农业产业园等素材;第二段为“湾区卷”,以海洋、建筑、桥梁为主要素材体现现代化进程;第三部分为“粤西北卷”,以高山海洋展现“绿美广东”风貌,与“粤东卷”构思遥相呼应。
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洪晓龙在研讨会上介绍,《岭南春早》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足迹为主线,以新时代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的重要成就为重点,精选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富有代表性、艺术性的绿美山川、人文胜景、现代地标串珠成链。
创作弘扬岭南画派精神,大量运用城市建筑、乡村风貌、建设项目等现代元素,让传统山水画格调与现代建设发展场景和谐统一,展示岭南的山川之美、人文之韵、艺术之魂。
自提出意向到完美收官,长卷创作历时近八个月。当代岭南画坛名家陈金章、许钦松、李劲堃、陈永锵、方楚雄、梁江、苏华等担任艺术指导并参与创作,著名学者陈永正题卷首,林蓝、张弘、刘思东、王永、黄唯理、孙戈、杨峻等担任主创。
“本次长卷创作既是全省政协系统的一件盛事,也是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件实事。”洪晓龙介绍,参与创作艺术家共45人,其中,全国和省市县(区)政协委员17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9人、宗教界人士1人,港澳台侨艺术家各1人,充分彰显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优势作用。
既有宏阔画面,也有精妙表现
“《岭南春早》是第一张涵盖广东全域的长卷。”长卷主创之一、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林蓝表示:“这次的《岭南春早》长卷创作,凝聚了我们创作者对家乡岭南这片热土深深的热爱和敬意,也体现了岭南美术工作者继承传统、扎根生活、锐意探索的创新成果。”
创作由林蓝宏观把控,为“绿美广东”的整体风格以及画面的当代性与时代特征定下基调。开笔前期张弘与杨峻两人完成三卷的建筑。山、树、云以刘思东、黄唯理、王永手笔为主。长卷通过几位主创画家“穿针引线”的笔墨形成整体。画中的港澳风光分别由香港的林天行与澳门的李得胜完成。
记者看到,长卷既有宏阔画面,也有精妙表现。以港珠澳大桥、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当代重器,突出展现广东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在山海楼宇之间,注重表现民生文化题材,生动描绘潮汕英歌舞、祖庙庙会、开渔节、风筝节等民俗民生活动,展现赤坎古镇、开平碉楼等文化遗产,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增加了长卷的人气、生气、烟火气。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岭南春早》总起稿人张弘介绍,长卷的文本叙事,是其重要的内容。“创作团队致力在不同的自然风貌、历史建筑、现代景观、城市地标、山川河流、农田港口、珠水祥云的描绘中,交代出空间的转换,将文本中的叙事转换为连续的视觉图像,从而令长卷中的山水画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我们还特别增补了南方大厦、爱群大厦这些能勾起广大市民情感记忆的老建筑,还有广州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博院等人文新地标,特别是刚刚开馆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这些造型感强、时代特征明显的建筑,也明显增加了长卷视觉上的当代感,从而与农耕时代的山水长卷画拉开距离。”张弘说。
长卷创新传承岭南画派精神
《岭南春早》国画长卷就是对广东这些年长卷创作实践的一次集中展示和全面升华,也是岭南画学优秀传统在新时代的一次全面探索和实践。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特别提出,长卷是中国文人艺术的重要形式,岭南画派艺术家关注时代主题,将“写生创作”与 “折衷中西”融会贯通,进而创新中国画长卷创作,提炼岭南艺术语言特色。创作出一大批经典力作,影响了一代代国人,也抒写了新中国美术史灿烂的岭南一章。
1954年夏季,岭南画派代表画家黎雄才有感武汉人民投入长江特大洪水防汛抗洪现场景象,创作了新中国山水画经典作品《武汉防汛图卷》;1960年,岭南画派代表画家关山月、黎雄才带领广美国画系三、四年级师生前往广东湛江堵海工地,深入生活,采风创作,集体创作了《向海洋宣战》,如镜头一样记录了那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建设岁月……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省美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王艾提到,近年来,广东美术界传承岭南画派精神,发扬团结协作传统,创作国画长卷数量多、质量高,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本次参与《岭南春早》国画长卷的多位艺术家参与了诸多长卷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自2019年以来,由林蓝领衔的大型集体创作《南粤先声》《南国的风》《百花齐放》,以当代丹青描绘共和国75年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飞跃;《珠江胜景图》《湾区颂》《历代羊城八景》《百花颂花城》《南国商都》等国画长卷力作纷纷亮相,不断用笔墨丹青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一件史诗性、标志性作品
自展出以来,《岭南春早》国画长卷备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研讨会上,《岭南春早》国画长卷主创团队等艺术家建言献策,对近年来广东的长卷创作进行梳理、总结,助力广东美术事业创新发展。
张弘表示,岭南各地植物丰富、山云连绵,如何表现岭南特色山水风貌,也是历年来长卷创作的重难点之一。在此次《岭南春早》长卷创作中,画家们大胆拓展创新,以干湿结合的画法结合当代构成,利用平远、深远和高远的透视手法,突出岭南山貌特有的郁葱绿美与磅礴气度,展现岭南山水美学和时代图景。
“《岭南春早》长卷是广东近年来集体创作的长卷中最出彩、最震撼的,绘画手法也是最‘岭南’的。”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思东认为,该长卷集结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之力量,参与创作的艺术家年龄跨度达70多岁,在立意高度、内容选取、艺术水准、学术底蕴等方面均有所创新突破。
本次《岭南春早》长卷创作中,青年艺术创作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理论学者代表陈川表示,本次创作结合了艺术家个性与创作需求,呈现当代岭南绘画艺术的多元样态。他相信,广东的长卷创作必将为进一步拓展岭南新时代美术创作格局、激励未来的创新与创造提供有益的启示。
“长卷覆盖南粤全省地域空间,画面云蒸雾蔚,生机郁郁,全景式展现南粤山河新貌;把各地最具生活气息的民众活动场景,有机整合于山水构图,拓宽了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梁江从创作题材、地域画风、人文气息上,总结了《岭南春早》长卷的“三大突破”。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史诗性、标志性作品,必将进入中国美术史。”
文 | 记者 朱绍杰 梁善茵 通讯员 张可
图 | 记者 周巍(作品图除外)
视频 | 记者 周巍 余梓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