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端午节只能“安康”不能“快乐”?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发表时间:2024-06-11 10:5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2024-06-11
民俗专家认为,端午节本身就是包容的、开放的、多元的

五月五,过端午。近年来,“端午安康”的祝福语渐渐流行开来,不少人疑惑,端午节还能不能祝他人快乐?

据悉,“端午安康”祝福热议出现在2015年端午节前。当时,网友的朋友圈和微信群盛传一个说法:端午节是屈原投水日,是悲伤的日子,还是祛病防疫的节日,不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所以不该说“端午快乐”,应该说“端午安康”。

最近这些年,每到端午节,该说“快乐”还是“安康”总能引发很多讨论。

可以看到,“端午安康”已经成了端午节祝福的一种常见表达。与此同时,“端午快乐”之类的说法,似乎渐渐不再那么流行,甚至偶尔说一句“端午快乐”,也会被挑剔一番。

正处于端午节假期中的我们,究竟该说“端午安康”还是“端午快乐”?

民俗专家: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端午节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是与祈求农业丰收与驱邪避祟有关。

屈原成为端午节的文化符号与他的文化影响力、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染力等因素密切相关。也不是所有地区的民众在端午节都祭祀屈原。比如苏州民众在端午纪念苏州城的督建者伍子胥,上虞民众在端午纪念孝女曹娥。

关于端午节的祝福语,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端午节日之后,才将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它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质疑“端午节不能祝他人快乐”的说法。

他说:“其实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样。虽然纪念屈原,但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他引用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驳斥道,这有什么不能快乐的。乐观和开朗,也是这个节日的应有之义,无须太拘泥。

此外,他还引用晏殊的《端午诗》、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的序,来印证“许多古人诗文都讲到欢喜快乐过端午”。对于提出端午应该说“安康”而不能说“快乐”的非遗专家杨广宇,张颐武表示“这个专家无从了解,百度了也不知其人”。

在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教授田兆元看来,把端午视为纪念屈原投江,因而不该“快乐”的说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端午安康的说法,所谓端午安康是近几年人们新发明出的一种祝福语。”

“端午节历史上就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是我们的狂欢节。”田兆元说,在端午,龙舟竞渡是很重要的一项活动,水中大家相互比拼,岸边民众聚集观赏呼喝,场面热烈欢乐,毫无悲伤之说。端午确实是破除疫情的节日,“但我们通过昂扬的运动来破除疫情,锻炼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奋发昂扬的精神。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节日。”

至于纪念屈原,田兆元也认为不该将之理解为悲伤,屈原本身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各种香草和美好的事物,屈原的故事和传说本身也是浪漫楚国文化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这一天说端午快乐。”

端午虽然有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成分,但其最原始意义是古人龙图腾崇拜与祈福,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

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都与祭祀有关,例如春节、中秋节、冬至等等欢乐节日。端午节因赋予有祭祀内容而不能互道"快乐",是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说法,它还窄化了端午节的形式和内容,并且无助于端午文化的传播。

端午节本身就是包容的、开放的、多元的

端午除了吃粽子、挂菖蒲这类习俗,还有拔河、龙舟、斗百草等习俗,从诗词还有图画里,都能看到端午这天一片快乐祥和的氛围。

唐代张建封写过一首《竞渡歌》,里面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可见这天的热闹。传为张择端所画的《金明池争标图》,也能从中看到端午这天龙舟竞渡、游人如织的场面。

更何况在今天,端午已是个3天连休的小长假。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3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今年端午节假期首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173.9万人次。这样一个节日,许许多多人的切身感受就是一种快乐,道一声“端午快乐”又有何不可?真的要回避“端午快乐”的说法,其实也是自己为难自己。

真正了解下端午的知识就能发现,越是这种流传久远的节日,它的文化内涵就越丰富、越多元,也越难被一两句话、几个关键词简单概括,越难进行排他性的“求真”。就好比端午只能“安康”,不能“快乐”。

从纪念的人物看,除了屈原,还相传端午是纪念伍子胥、曹娥的;从端午的名称看,这天也叫正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女儿节……其实这些都意味着端午在发展的过程中,汇入了多种多样的历史传说,糅合了天南海北的节日习俗,端午本身就是包容的、开放的、多元的。

所以我们今天对待端午,事实上也没必要单一化解读,把端午和“安康”固定下来,甚至否定“端午快乐”的合理性。我们更没有必要去横生一种禁忌,变成社会交流的负担,似乎别人道了一句“端午快乐”就是不礼貌,这反而会造成信息传递的误差,也会抬高人际沟通的成本。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节假日的价值内涵有着很多共性,比如生活的放松、外出的休闲、阖家的团聚,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快乐。所以,不必强求用“端午安康”取代“端午快乐”,我们今天的节日用语,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现实景观,也是一种正常的逻辑。

“安康”也好“快乐”也罢,都是一种真诚的祝福,我们不妨心安理得地送出,也满心欢喜地收下。

文字整理|记者 孙磊 实习生 黎蔼慧

(羊城晚报·羊城派综合红星新闻、澎湃新闻、重庆晨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

编辑:文艺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