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纪录片《穿越磨刀山》中的那块石头在哪儿?|文化中国行·文化遗产日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王子桐、戚美青 发表时间:2024-06-07 20: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王子桐、戚美青  2024-06-07
追寻距今60-80万年前“广东先民”的生活足迹

6月7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羊城晚报记者实地探访反映了广东最早人类活动史的磨刀山遗址及其出土器物,追寻距今60-80万年前“广东先民”的生活足迹。

手镐、手斧、砍砸器……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标本展厅,记者见到了磨刀山遗址出土的几件典型石器,它们是远古先民维系生存的重要工具。

其中,一件名为“红土之心”的石器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只见这件石器为薄片状,不足成人手掌大小,形状酷似心形。

在近日发布上线的《穿越磨刀山》中,通过数字技术复原的数字人手拿打制石器,敲开了文明的大门。其中的石器正是以“红土之心”为原型。

广东省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锁强介绍:“作为石片来讲,它的形状比较特殊,发掘出土时我们就特别留意到了。它在有数十万年历史的网纹红土出土,于是就有了‘红土之心’的昵称。”

他表示,这件石片是远古人类从石头上剥落下来的,它可能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毛坯石器有待进一步加工,二是由于器物本身比较锋利,也可以当作“小刀”直接使用,用于屠宰、肢解动物等。

石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之一。2014年,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出土近400件石制品,将本地区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由距今13万年左右提前至距今60-80万年前,刘锁强负责该项目的主持发掘。

他介绍,十余年来,广东考古工作者在南江流域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地点)130余处。“正式开展考古发掘的只有磨刀山遗址,实际上也就是不足1%。”

刘所强表示,目前考古学界对南江流域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存的认识,还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寻求新的发现、新的突破,实际上是早期岭南探源工程课题研究的一个目标。当然,作为考古工作者而言,我们也希望能有更新的、更丰富的考古成果呈现给大家。”

文|记者 文艺 戚美青
图|记者 王子桐

编辑:黎存根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