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六神磊磊:金庸后来不再写,是因为他不相信“侠义”能改变世界了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发表时间:2024-06-04 16:16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2024-06-04
写到《鹿鼎记》,江湖也成了一个笑话

金庸诞辰百年,该如何纪念?有人开讲座,有人办展,还有人举行音乐会。本名王晓磊的“六神磊磊”认为,纪念金庸最好的方式,就是读金庸的作品,和他笔下的人物对话。

2013年12月12日,尚在新华社任职的王晓磊创办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并发出第一条推文《教主最不虔》。2016年,王晓磊辞职成为自媒体人,“专职”读金庸。

这一读,就是十年。

黄药师的演员型人格、赵敏请饭的本事、曼陀山庄的形式主义、普通人莫大……王晓磊用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犀利的视角,剖析金庸的武侠世界,借武侠人物评说时事热点、社会现象。嬉笑怒骂的文字背后,有着扎实的细读和深刻的理解。随着公众号粉丝体量的增长,王晓磊也“痛失本名”,江湖人一律称“六神磊磊”。

十年后,六神磊磊对金庸的作品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和感受?从传统媒体到自媒体的人生有何变化?为此,羊城晚报专访了六神磊磊,听他解读金庸笔下不一样的武侠世界。


长期稳定输出比“爆款”重要

羊城晚报:一开始的时候您为什么选择“读金庸”这条赛道?

六神磊磊:十来年前,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的危机感是最强的,我身在其中。都在讲转型,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转。所以当时各家媒体纷纷成立新媒体中心,搭建新媒体平台。

微信公众号出来的时候,我也想做点东西。最开始其实想做一个“六神磊磊读新闻联播”,但是顾虑多就打消了这个想法。后来还是决定回归到自己本来的爱好——金庸小说上,由此将自己的公众号命名为“六神磊磊读金庸”。读金庸,主要还是因为个人喜欢。

羊城晚报:这个公众号的定位这么多年有变化吗?

六神磊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其实一开始我也担心这个定位太过垂直,读者群体会很狭窄。一个读金庸的公众号怎么商业转化?后来慢慢摸索,主要还是读金庸,但是会借金庸武侠世界,纵论时事,描摹世态人心,关于感情、关于职场,关于生活。

羊城晚报:您的推文阅读量很多都超十万,在运营这一块有何心得和经验?

六神磊磊: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我在重庆同行朋友很少,也没什么机会和大家去交流心得。如果非要说的话,一是自己要多琢磨,比如说你读金庸,你就经常把金庸的书拿来翻,会有新的收获,只要你重新看,肯定会有新的收获。第二是遇到很想写的选题不要犹豫,更不要放过。最重要的还是要有长期稳定的输出,不能只靠爆款,抓一两个热点写出爆款意义有限,不是长久之计。

羊城晚报:在创办公众号时,你想到会这么成功吗?这个公众号的创立给人生带来哪些变化?

六神磊磊:开始的时候确实没想到现在会有这么多读者,这是自己人生的幸运,我觉得如果让我再做一次,也不一定做得成。说实话,晚上睡觉醒过来,我常常会觉得这一切是不是都是假的。

但是这几年,说实话这种感觉已经过去了,我也没有时间去回味这个公众号到底是怎么做起来的。现在比较急迫的是希望把自己想做的事给做出来,因为我现在40岁,我觉得自己能支配的时间不是那么多,但是想做的事还有很多,比如关于唐诗的一些写作,时间还是很紧张的。

避免和网友在语言观念上“缠斗”

羊城晚报:跟网络打交道这么多年,对您个人的写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六神磊磊:我现在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写出好的作品。像我写小说的时候,因为习惯了跟网络打交道,所以文字处理上绝不给别人任何机会来伤害我,久而久之变成一种习惯。但是如果你写小说,下意识地总是不想冒犯任何群体的话,这个小说肯定会很糟糕。而且我现在写东西,你让我完全不去考虑网民的感受,我都做不到了。这种惯性思维就好像我们在一个很小的房间跳舞,房间里障碍物很多,观众还特别苛刻,他们可能还不懂舞蹈,你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跳了十年,最后给你一个空的舞台你也不会跳了。

羊城晚报:那您以后会逐渐减少跟网络的接触,专注于个人的创作吗?

六神磊磊:会有一些变化吧。现在我就不太看公众号文章下面的评论,贴出来的评论也少很多。第二就是避免跟网友扭打,这种扭打不是实际上的动手,而是语言观念上的缠斗。第三就是心态平和了很多,把主要精力用在比较系统的表达上面。

羊城晚报:这两年您还出了一些新书,在您看来,写书和写网络推文有何不同?

六神磊磊:相较网络推文的口语化,书里面的内容还是要更书面化一点,毕竟落到纸上的东西还是要沉淀一下,如果你把网上的东西直接搬到纸上就会特别轻巧。网上写的东西,会尽量照顾到最大的阅读群体,让更多人看懂。纸上写的时候,就会调整一下,像跟朋友对话,也不用太顾虑读者懂不懂、看不看金庸小说、喜不喜欢武侠等,会稍微给自己多一点空间,让自己敞开写痛快,实在不行再往回改。

羊城晚报:您的文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总能把金庸小说和当下发生的时事热点结合起来。但热点总是有很多反转,您是如何甄别热点事件并展开解读的?

六神磊磊:我以前也是做记者的,看到消息下意识就会甄别信源,看消息是哪里发布的,然后看看发布的平台或者媒体一贯的口碑、倾向和目的——它发这篇消息有可能是为了报道,也有可能是为了营销。做媒体做久了,你自然就会判断这些,就像鉴定古董的专家一样,还没用工具,看一眼就大概知道是不是真的。

纪念金庸的最好方式是读他的作品

羊城晚报:读金庸读了这么多年,您有哪些新的感受和收获?

六神磊磊:以前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金庸为什么不写了?当时觉得金庸可能是没有动力了,觉得写得都差不多了。但是读了这么多年,加上自己慢慢经历也多了,我就发现金庸不写,主要是因为他不相信“侠义”这个东西了。

在金庸最早的《射雕英雄传》里,侠义的调子很高,充满理想色彩,这个时候的金庸对侠义、正义都充满了信心,英雄可以改变历史潮流。一开始哪怕郭靖抵抗侵略失败了,但是你能感觉到还有希望和未来,将来必有后起之秀。他后来渐渐同情侠的悲剧,比如《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这个人物,他身上既有侠的力量,同时又有着非常强烈的悲剧色彩。

再到后来,金庸自己不相信侠义精神可以改变世界了。你看他写到《鹿鼎记》,江湖也成了一个笑话,江湖侠客要么无能,要么愚蠢,在这个世界里,侠客不仅改变不了世界,反而寸步难行,最后改变世界的反而是一些小滑头,像韦小宝这种毫无武功的小流氓,而且韦小宝也影响不了任何历史走势或人心思潮,他只能做一点很小的事情,比如保护一两个朋友,也只能做这样的事情。

羊城晚报:今年是金庸先生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特别多。在您看来,纪念金庸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六神磊磊:我觉得纪念一个作家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读他的作品,不断地读,不断地阐释,通过作品跟作家对话。

给孩子讲传统文化不是让他们做“小古人”

羊城晚报:很多人对金庸武侠世界的向往都是以大人物、英雄为坐标的,为什么您会关注那些不太起眼的小人物?

六神磊磊:如果老是写大人物,我就没饭吃了,所以我得把小人物都挖出来写一写。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金庸写的小人物都非常有趣,很丰满,有血有肉,经得起推敲,不然我想这么挖也不行。

比如,在《天龙八部》中,就有一个这样的小人物——诸保昆。这个人物实在太平凡了。出场的时候,他三十岁出头,相貌丑陋,满脸麻皮,只在第十三章里出现过一小会儿,后来就再没戏份了。很多读者可能都记不住这个人。但是他的故事却非常深刻,有着相当的悲剧意义。

羊城晚报:尽管读者众多,但是武侠小说、武侠影视作品在当下逐渐式微。在您看来,金庸的热度是否会逐渐减弱?

六神磊磊:他的流行度跟以前相比,肯定是在减弱。现在不可能跟以前一样,学生们几乎人手一本。一开始金庸塑造的武侠世界是奇观式的,但是现在这个奇观在减弱,武侠的招式、套路看得多了,也不会觉得特别惊叹。而且金庸的小说在今天也不像当年那样承担着“爽文”的功能。他的作品可以说是“爽文”的鼻祖,但今天的孩子和80年代的孩子不同了,他们对“爽文”的定义有所改变。

羊城晚报:能否分享一下您现在的日常生活?除了金庸,还有哪些兴趣爱好?

六神磊磊:我现在大部分时间、精力要用在小孩的事情上,所以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比较大段安静的时间,我就用来写书,因为这个时间段脑子比较清醒。然后碎片化、比较放松的时间就用来写写公众号的文章,录录小视频,也挺好玩的。

我也很喜欢传统文化,我现在越来越多的精力都放在这个上面,对传统文化的美也有了更深的感触和解读,对它的局限性也了解得越来越多。但是我一直强调,给孩子们讲传统文化、讲唐诗,不是让孩子们去做一个小古人,而是做一个现代人。

文/羊城晚报记者 孙磊 图/受访者供图


编辑:吴小攀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