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羊城”又上新了!
5月17日,《寻迹羊城——2023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展览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开展,集中展出2023年广州20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
展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物局)指导,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主办。
“寻迹羊城”系列原创性考古新发现展开始于2021年,今年为系列之四。
记者了解到,2023年,广州共完成446宗考古项目,15626万平方米调查,236万平方米勘探,17879平方米发掘,发现古墓葬532座,出土各类文物2894件(套)。
展览以2023年广州20宗考古发掘项目的新发现、新成果为核心内容,精选191件/套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玻璃、水晶以及动植物遗存进行集中展示。
展览通过“两个流域的聚落”与“两个世界的徘徊”两部分,呈现追溯广州历史脉络的两个视角,一是沿着增江、流溪河两条河流追寻先秦时期南越先民的足迹,揭示他们如何生活、如何与周边的人们交流;二是透过墓葬,观察历史时期广州先民的活动空间、族属身份、世俗生活与观念信仰。
“两个流域的聚落”依托从化狮象遗址、增城老虎岭遗址和黄埔竹园岭遗址的收获,从食谱广化、石器加工与文化互动三个方面,局部重构了岭南北部山区和三角洲平原之间小流域聚落的历史图景,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商时期生活在增江、流溪河流域的先民们可能吃些什么、以什么为生计、怎样参与区域内的互动与交流。
“两个世界的徘徊”则聚焦2023年广州墓葬考古成果,讲述墓葬作为生与死的有机结合体,如何串联尘世与彼岸两个世界,不同时期集体对待死亡的态度。
该部分以越秀区机山巷、天河区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五山校区)、海珠区石溪水厂、白云区谢家村的汉墓为出发点,着重梳理了广州先秦-两汉时期墓葬的分布,把墓群放在当时的大空间里来看,关注墓葬与居址的密切关系和动态发展。
本次展览以互动和科普展示形式,引导公众领略更丰富立体的考古魅力。展览生动体现了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将展至2024年10月20日。
文 | 记者 文艺 实习生 周颜佳 通讯员 穗文考宣
图 | 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