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非遗“宝盒”赏名家力作,品南粤锦绣|鹅潭看展④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周欣怡 发表时间:2024-04-28 17:15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周欣怡  2024-04-28
看看非遗馆如何通过展陈,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开放在即,广东省非遗馆即将迎来第一批观众。在这个“盛满非遗珍宝的盒子”里究竟藏了哪些“宝贝”?活态的非遗项目又是怎样通过展览呈现的呢?

跟随记者打开“宝盒”,看看非遗馆如何通过展陈“见人见物见生活”!

名家云集 珍品荟萃 

广东省非遗馆基本陈列主要展示了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及保护传承实践成果,其中不乏名家大师的经典之作。

步入大堂,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辜柳希《绽放》、金漆木雕《步步高》龙虾蟹篓迎面而来,玲珑剔透,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作者艺术表现力。

三楼的“臻品厅”集中多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作。粤绣(潮绣)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的《岁朝清供》、珠绣代表性传承人黄伟雄的《百鹤图》等精品佳作,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理想。



此外,在四楼入口处陈列的大型骨雕作品《湾区同心》也是重磅展品之一。作品由牙雕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领衔,广州镇海楼、香港金紫荆广场、澳门大三巴、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珠海大剧院等湾区地标,在长达将近5米的骨雕里纤毫毕现,栩栩如生。顶端猛犸象牙球达31层之多,层层可转动,令人叹为观止。

一砖一瓦 匠心独运

非遗是无形的、活态的,那么如何用展览来呈现呢?这可难不倒非遗馆!

展厅里不少场景都是由传承人和施工队共同创作完成的,一砖一瓦都蕴含着传承人的匠心。古老的手艺从展柜里“走出来”,走进现实,才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例如,位于“物华锦绣”展厅入口的“百工照壁”,可谓集岭南传统工艺之大成。“百工照壁”以木雕为框架,再经灰塑、潮州木雕、广彩瓷烧制技艺等12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经过将近两个多月奋战,分区块精心打造而成。为了让如此丰富而材质各异的非遗精品汇聚一堂,相得益彰,设计师对“百工照壁”每个板块尺寸都加以精确衡量,并在照壁中央镶上木雕“物华锦绣”四个金漆大字,使照壁富丽堂皇,极具岭南特色。

馆内不少展项都体现出广东省非遗传承人之间的精诚合作。砖雕代表性传承人何世良与灰塑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何湛泉等联袂打造的“广府屋脊”,鲜明展示广府建筑大木作和“三雕两塑”(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的艺术特色。

每层展厅的标语设计也有门道。上阵不离父子兵,广州珐琅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志峰、杨承燊父子,共同为“山海之间”展厅标语设计珐琅字。标语以锤纹紫铜为胎底,古铜色釉料使珐琅字更显韵律变化的质感,整体大气含蓄而又富含细节层次。

策划:陈桥生 林洁
统筹:邓琼 侯恕望 黄建隽
执行统筹:朱绍杰 麦宇恒 尹锋峰

文|记者 周欣怡
图|馆方提供

编辑:黎存根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