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孤本”此流传,《蜀石经集存》出版将珍贵文献化一为百千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24-04-16 22:0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何晶  2024-04-16
贯彻了行业最高标准,呈现了一部高质量、有深度的古籍整理作品

日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蜀石经集存》在浙江大学召开新书发布研讨会。

该书由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讲席教授虞万里先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天然编著,系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石经文献集成”系列成果之一,也是2023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蜀石经,肇始于后蜀广政元年(938年),是历代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经典当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但已残缺不全。

蜀石经原刻有《孝经》《论语》《尔雅》《周易》《诗》《书》《仪礼》《礼记》《周礼》《左传》等十经。北宋时,又续刻完《左传》,并补刻《公羊传》《穀梁传》《孟子》三经。

唐代以前,我国书籍依靠抄写流传。在唐代萌发的雕版印刷业,到宋代开始较为流行,自此我国诸多书籍的形态从写本转向刻本。蜀石经处于写本经籍向刊本流布的节点上,在经籍史上具有特别意义。

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国栋教授表示,蜀石经在内容上承前启后,形制上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又有阅读优先的考虑,对阅读史、书籍史的考察均具启发性。

学术研讨会上,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谈道,蜀石经的刊刻,跨越230多年,在中国石刻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

“原本体量浩大的蜀石经原石,后来‘失踪’。它们去了何处、还留存多少、有无重新发现的可能,存在诸多吸引人之处。可以说,正是因为蜀石经昔日的辉煌与后来原石湮没的残缺,拓本只有内府一脉单传,才使得历代藏家更加视若珍宝。步武前贤的《蜀石经集存》,是现存蜀石经文献的集大成之作,将为新的石经学开疆拓宇。”

虞万里教授则感叹说:“蜀石经因为承袭唐代大和经注写本,保留了不少写本时代的字体和款式特征,这在南宋写本基本荡尽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能够看到蜀石经残石和宋代的拓本,可以和敦煌写本作比较,推想作为官方的大和写本面貌,实在是一件很值得庆幸的事。”

据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吕健介绍:“此次在与虞万里、王天然二位先生深度合作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申请获得了上图、国图、重博三家馆藏机构授权,首次对现存蜀石经残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汇编影印出版。《蜀石经集存》采用原大原色,高度还原底本原貌,将珍贵的孤本文献化一为百千,为学界研究提供便利,为收藏爱好提供极品。从选题立意、底本选择到编纂编校、排版印制,《蜀石经集存》都贯彻了行业最高标准,最终呈现的是一部高质量、有深度的古籍整理作品。”

文字丨记者 何晶

编辑:易芝娜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