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荣宝斋广州举办“花朝雅集”,驻穗领事官员组团品味非遗雅趣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梁善茵、周欣怡、钟振彬、方可茵 发表时间:2024-04-10 08:0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梁善茵、周欣怡、钟振彬、方可茵  2024-04-10
春序正中迎客来,四海同赏香云纱

4月3日,荣宝斋广州举办 “花朝雅集”传统文化国际交流活动,汇集多项传统雅事——插花、焚香、点茶、赏画等。现场开设了非遗展演和体验活动,金镶玉、花丝镶嵌首饰及传统织物也融入赏玩场景中,让东方雅趣回归当代日常。

开幕当天,来自16个国家的驻穗领事官员及其家属莅临现场,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与非遗之美。现场还举办了“雕塑的面料——香云纱春夏秀”,展示德国设计师凯瑟琳·冯·瑞星博的2024年春夏新品,其中包含丝、麻、香云纱等手工草木染面料服饰。

此外,荟萃苏州制扇技艺的“大雅仁风——苏扇作品展”也同期迎接观众。上述展示将持续至4月21日。

设计师凯瑟琳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荣宝斋广州的艺术空间展示她创作的当代香云纱服装作品,有相得益彰的感觉。“我的工作和艺术家相似,更像是一个手工制造者,是在‘做’服饰。当我的时装从这些画作前走过,没有比这更适合的展示背景了。”

各国友人与中式美学“共赴”雅集

“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渐闻风俗,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望之时,最堪游赏。”南宋《梦粱录·二月望》点出花朝节的由来,春花烂漫引人唱诗赞颂。时至今日,如何传承花朝节的传统文化内涵,承雅事之余绪?为此荣宝斋广州精心策划了此次活动。

雅集期间,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分享中式生活美学,并设有插花、焚香、点茶、赏画等体验,让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场景。

中国传统插花传承人孙可向观众介绍中国插花的艺术性。他说,“器以载道”是中国插花的最大特点。在精致的花瓶上,思想会通过插花的形式呈现出来。插花创作皆使用古雅陶瓷非遗花器,器中盛载岭南春意。

秘鲁总领事鲁本·埃斯皮诺萨·雷蒙迪在现场细细观摩,并说道:“传承人向我们介绍了插花的几个步骤,也展示了带有精致纹饰的花瓶,这些指尖上的工艺让人惊叹。”他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国节庆民俗的魅力,期待未来有机会参与更多推广中国非遗文化的活动。

赞比亚总领事丹尼尔·穆弗拉·施穆恩扎欣赏了现场陈设的精美信笺、书籍,这些都是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荣宝斋木版水印技艺印制。他还学着用朱红、青墨等颜色拓出了熊猫等中国传统绘画图案。

丹尼尔告诉记者,他曾在读中学时接触过中国书法,但这是第一次用颜料、刷子等工具,“绘”出有中国元素的图案。“木版水印体现了数千年前古人的智慧,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说。

巴基斯坦商务领事穆罕默德·伊姆兰也和夫人、孩子一起,体验了木版水印非遗技艺。他表示,通过这门技艺,人们可以了解中国画及其背后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把今天体验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媒体,展示给更多人看。”

当德国服装设计师爱上“岭南软黄金”

雅集期间,由荣宝斋与瑞星博(Rechenberg)工作室主办的“雕塑的面料——香云纱春夏秀”在画廊上演。

模特们身穿由香云纱制成的现代服装,其中既有散发黑色光泽的长裙、披肩,也有透出晕染纹路的衬衫、短裤等多种款式。衣袂时而随风而动,时而自然垂立,兼具传统文化魅力和现代时尚气息。

香云纱,本名“莨纱”,产于广东佛山顺德,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也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 “软黄金”。香云纱及其染整技艺,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云纱是一种美妙的布料,虽然柔软却不失韧度,制成衣服后还有天然的造型感,它双面有着不同的色泽,极富层次感,越看越有韵味。”直到今日,来自德国的凯瑟琳仍清晰记得,自己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触香云纱的感觉。

由于被香云纱的独特材质及光泽所吸引,凯瑟琳于2000年来到中国,找到了当时生产香云纱的唯一厂家——广东顺德伦教成艺晒莨厂。

解决了布料来源问题后,凯瑟琳回到北京培养团队,创立自己的艺术定制时装品牌。“因为香云纱,我爱上了中国,并留在了这里,似乎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凯瑟琳说。

凯瑟琳的服装设计理念在于尊重和提升面料。为此,她研发了凸显香云纱自然美的剪裁方式和工艺。凯瑟琳告诉记者,本次的春夏新品包含了丝、麻、香云纱等手工草木染面料服饰,她在试图找出不同面料的“性格”。

在这次“香云纱春夏秀”中,凯瑟琳在延续遵循自然的基调上,融入了创新的石榴皮染色技艺,带来了全新的氛围色调。

同时,她用古老的多种绞缬染色法,赋予面料丰富隽永的色彩。“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制造,不能小觑中国手工制作技艺。”

近年来,百年老店荣宝斋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建设,先后在广州、深圳举办多场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主办方期待,海内外的观众可以通过各种展览和体验环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领悟中式美学之古趣、奇趣、雅趣。

【专访】

香云纱为我们找到“公约数”

活动结束后,凯瑟琳用中文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畅谈她的“香云纱设计”。

羊城晚报:您终于带着香云纱时装“回”到广州了,有什么感受?

凯瑟琳:香云纱的原产地就在广东。南方气候湿热,过去,广东人将这种纯天然植物染料染出来的棕色面料穿在身上,很薄很舒适,充分发挥了这种面料的功能。这次带着我做的香云纱时装来到广州展示,特别开心。因为这里很多人熟悉、关注香云纱。在这里,香云纱的“味儿”就出来了。

羊城晚报:香云纱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什么作用?

凯瑟琳: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香云纱能够很好地融入现代环境。它穿起来很舒服很健康,也可以做得很漂亮很现代,是一种让人容易接受的材料。当今,不管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天然环保都已经是人们对服装材料选择的重要标准。香云纱在这个方面天然具有优势,是东西方人们选择的公约数。

羊城晚报:如今很多年轻人喜欢“新中式”的风格,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凯瑟琳:“新中式”这个词有很多定义。对我而言,20年前来到中国的时候,就特别喜欢中国的面料材质,但好像当时的中国人对它兴趣不大,现在则不同了。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某些“表面上”的中式风格。比如西方有一些设计师,他们做中式服装,加上一点点中式纹路在上面,或者加一个盘扣,就说它是中国文化。

我认为,东方美学并不是表面上的现象和形式,而是内在的精神和文化。当然,这种现象也在慢慢好转了。

文|记者 梁善茵 周欣怡
图|记者 钟振彬
视频| 记者 钟振彬 方可茵

image.png

编辑:文艺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