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石器考古成果丰硕竞争激烈,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 发表时间:2024-03-25 18: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  2024-03-25
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参与了角逐,改变学界对岭南地区文明起源进程的认识

3月22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经过项目汇报会、综合评议,最终评委投票选出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关强揭晓最终结果,入选的十大项目分别是(按年代早晚顺序):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

专家肯定岭南早期探源的新发现

记者从终评会获悉,2023年新石器时期考古成果丰硕,因此该时间段项目竞争尤为激烈,22个入围终评项目中有8个项目属于新石器时代,最终有4个入选。

评委专家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陈星灿强调,进入终评的22个项目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重大科学意义,不论其最终是否入选。


陈星灿以新石器时代的“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为例,认为岩山寨遗址改变了中国考古学界对岭南地区文明起源和社会复杂化进程的认识。

“岭南这个地区,我们过去对它的认识是不足的,现在看它在距今4800年前就进入复杂社会阶段,文明起源进程跟长江中下游地区实际上是同步的,大大改变了我们对这个地区的社会发展程度的认识。”他说。


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还介绍,今年入围终评的22个项目时空范围涵盖广大,时间从1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西藏革吉梅龙达普洞穴遗址”,一直到前的“吉林省磐石市红石砬子遗址”,时间范围上这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空间范围广大,22个项目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4700米的青藏高原到南海西北坡水下1500米的水下沉船。同时,22个终评项目还体现了多学科合作、精细发掘、文物保护意识空前提高等突出特点。

岭南地区可确认的最早复杂社会

岩山寨遗址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青塘镇榄村,地处粤北山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中间地带,面积约10万平方米。
2019年至2023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持续对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合计2900平方米,清理出墓葬、灰坑、灰沟、柱洞(组)、灶与烧土堆等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重要遗迹,出土玉器、陶器、磨制石器、青铜器、人骨及植物遗存等各类文物标本4300余件。


据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秦考古研究所所长刘锁强介绍,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掘已取得多方面收获,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岩背地点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型墓地,勘探确认面积约5000平方米,揭露面积1200平方米,清理墓葬93座,出土玉器、陶器、石器等随葬品1200余件。

墓地可见明确的分区、分组规划,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结构布局最清晰的石峡文化墓地。


岩背墓地不同区、组的墓葬之间变现出显著的贫富差距和等级差异,其中等级最高的M16随葬品多达145件,包括5件玉钺与74件石镞,M26则同时随葬有玉琮与玉钺。

岩背墓地清楚地反映了距今4800年左右的社会加速分化,并形成制度化的葬仪葬俗,这是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岭南地区可确认的最早的复杂社会。



与此同时,岩背墓葬的测年数据集中在距今5000至4000年,更新了以往对于石峡文化年代上下限的认识。通过对典型墓葬的多层级解剖,完整复原出下葬过程,对于石峡文化的葬仪葬俗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岭南新石器时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

正在持续考古发掘中的岩山寨遗址,其重要性获得业界广泛认可,已于2021年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

刘锁强指出,岩山寨遗址的考古成果确认距今4800年左右岭南进入复杂社会阶段,并显示出多元融合在岭南地区文明化进程的作用,还反映出岭南具有不同于长江流域的区域社会复杂化模式。


不仅如此,岩山寨遗址的墓葬、建筑及灰坑遗迹中还发现丰富的水稻遗存,表明其所在的北江中游是从岭北到粤北再至珠三角这一稻作农业传播路线上至关重要的中间节点,同时也是岭南融入中华文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其发现有助于重新诠释石峡文化及岭南地区在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的地位。

记者了解到,自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启动以来,岩山寨遗址的参评动态获得广东考古业界的密切关注。目前,岩山寨遗址还在持续发掘当中,随着其考古和研究工作后续开展,未来仍将是这一全国考古重要奖项的有力竞争者。

考古专业学生迈向田野的绝佳基地

岩山寨遗址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与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共建“广东田野考古研究基地”的合作项目。自2020年起,中山大学考古学专业学生陆续前往岩山寨遗址完成田野考古实习。

记者了解到,田野考古实习是中山大学考古系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大三上学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岩山寨遗址涵盖古人墓葬区和生活功能区,中大师生主要在生活功能区开展田野考古发掘的实操训练。

周繁文表示,目前一线考古人才缺口较大,因此要求考古专业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前,要掌握田野考古发掘的基本操作规程。六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学生们在前三个月进入工地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后面是出土器物的整理阶段,最后还要形成对发掘区域年代、性质、文化面貌等初步判断的实习成果。


此外,老师们也会鼓励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指导他们用一手考古资料开展后续研究。周繁文认为,这样的训练对学生未来开展更高阶的研究很有帮助,是他们走向学术殿堂的第一个阶梯。

周繁文还表示:“我们的学生非常幸运,可以在入门阶段就接触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掘,这是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成果的考古遗址,实地参与无疑给他们提供了最完整、最系统的训练。”

持续推动青塘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岩山寨遗址的考古发掘团队,其成员也有来自地方文博机构的工作人员。英德市博物馆馆长刘建文就是其中之一,参与了不少实际工作。

刘建文表示,地方博物馆更多是做一些协助性工作,比如为出土文物提供修复场地,协调考古队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等。他强调:“最辛苦的考古发掘工作是专业人士在做,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提供最便利的后勤保障。”

作为土生土长的英德本地人,刘建文为家乡拥有如此重大的考古发现深感自豪。他向记者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么重要的考古发掘项目中,这对我们基层文博工作者来说,是职业生涯中难得一遇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接下来要协助做好遗址的持续发掘,以及保护、阐释、展示等工作。”


刘建文还表示,目前当地正在积极推动青塘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据悉,青塘考古遗址公园的规范范围以青塘遗址和岩山寨遗址的遗存分布为核心,于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从广东省到清远市,再到英德市,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青塘考古遗址公园的推进情况。公园建设需要的投入非常大,涉及多方协调联动,所以它不能一蹴而就。我相信,公众和媒体对岩山寨遗址和‘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的高度重视,将创造一个更好的研究和建设氛围。”刘建文说。

文|记者 文艺
图|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辑:刘星彤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