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粤剧艺术道路的起点在澳门?这个展览有看点|粤艺传播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4-03-25 18:2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4-03-25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互促发展

“聆听·红线女——艺术体验展”正在澳门历史文化建筑疯堂十号创意园展出,并于3月22日举办了开幕式。

本次展览将传统文化与创新手段相结合,揭示蕴含其中的红线女的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和艺术坚守;以听为媒,与观众共同感受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对粤剧的深情、时代责任和对人民深切的热爱。

本次展览旨在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互促发展,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发展基金赞助,红线女艺术中心、澳门传播学会、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联合主办。

马师曾、红线女儿子,著名军事评论家马鼎盛,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宣传文化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殷汝涛,澳门文化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委员许鑫源,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代表、澳门演艺学院院长陈理理,澳门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彭炽权、曾慧,红线女艺术中心主任蒙菁、澳门传播学会会长李卉茵、广东省繁荣粤剧基金会秘书长陈艳冰、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副理事长徐劝玉等嘉宾代表参加了开幕式。

回到红线女粤剧梦开始的地方

粤剧艺术大师红线女与澳门有着深厚的情缘。1939年春,红线女首次在澳门清平戏院登台,出演粤剧《六国大封相》中的提灯宫女。澳门是红线女开启粤剧艺术道路的起点。在这里,她许下终生践行的承诺——“成戏又成人”,从此不断学习吸收、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她所创立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代表着粤剧当代旦角艺术的最高成就。

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文化、旅游色彩最浓郁的城市之一,被赋予“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使命。

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能在澳门展出,既是将红线女“带”回梦开始的地方,展示她不忘初心的人生境遇,也是以粤港澳大湾区人文相亲的优势为前提,架接与澳门交流互促的文化之桥,探索联手传承推广粤剧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展出红线女珍藏的书籍、剧本

有人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有粤剧的地方就能听到红线女的声音。”

1951年,红线女参与创作并首唱了《一代天娇》主题曲,在唱腔上突破了原有的格局,传唱海内外的“红腔”始创于此。红线女曾说:“人的价值在于永不疲倦地创造、永无止境地追求,我绝不言休。”她潜心研究粤剧前辈的歌唱艺术,吸收兄弟剧种、西洋美声唱法为己所用,还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看到红线女家藏的部分书籍、反复钻研的词曲谱、剧本等。

红线女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始终如一条红线贯穿于她的一生。展览通过这条“红线”,带领观众穿越时空,真实地复刻历史,重走初心路。

如今,很多人不知道红线女当年是香港声名显赫的影视明星。在掌声中、聚光灯下,红线女没有忘记“给观众带来美的艺术,这个美是真善美的美”。她放弃优渥的生活,回到广州参与祖国戏曲事业的建设,她由衷“感到幸福”。这份热爱与幸福,仍有力地传递给当下的观众。

科技赋能,观众可欣赏红腔经典

此次展览将非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高清投影全方位打造沉浸式光影世界,将观众拉入延绵无尽的出塞大漠中。前有原创经典名作《昭君出塞》,后有改编自话剧的《昭君公主》,不同的剧情发展被设计在同一场“出塞”,体现出红线女精神和时代创新精神。

在现场,观众可欣赏到红线女不同时期的不同声腔,早期成名作、经典唱段一次听个够。此次展览还再现了位于广州华侨新村友爱路20号的红线女家中一角,搭配生活场景记录和后辈采访,让澳门观众穿越时空感受红线女的坚守与寄望。

展览位于澳门望德堂疯堂斜巷10号疯堂十号创意园,目前已免费对外开放,将持续展至4月15日。

文|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杨晟昕

图|主办方提供

编辑:文艺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