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作文 | “龙行龘龘”大行其道,年轻人怎么看?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24-03-13 18:2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2024-03-13
生僻字作祝福语,好还是不好?

(本栏目与广州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作文题】

随着今年央视春晚的主题公布,媒体平台上涌现出很多有意思的生僻字祝福。

对此,有人认为这意味着生僻字“重获新生”,被赋予了现代社会新的语义,让我们看到了了解传统、盘活文化的新途径。

有些人却表示担忧:这些焕发新生的生僻字,会否引起不必要的跟风模仿,进而为语言的规范使用带来额外的负担?

“龙行龘龘”的走红,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呢?

——反对——

生僻字作祝福语不可行

文/谢铭晖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二(16)班

生僻字作祝福语有利也有弊,该做法或许利好传统,有益传承,但私以为其弊远甚于利。

新年祝福,通俗易懂更便于传递心意。一般而言,祝福语都青睐朗朗上口的简约词汇,生僻字相对而言难于辨认,普及程度低,便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与祝愿的初衷有所偏差。晦涩的祝福,难道就比简单的祝愿心意更好吗?我认为不尽然。

对于传统传承,生僻字亦非举足轻重。生僻字之所以生僻,就是因为另有更易书写的文字能传达同样的语义,所以它们才会被淘汰、被遗忘,甚至连古代都少有人用它,遑论崇尚效率的今天。

现代汉语是一种规范用语,部分生僻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已逐渐被淘汰,这时如果拿来使用,难免造成滥用或误用,反而不利于文字传播。为了营造陌生感,部分使用者可能还存在刻意将汉字繁杂化,甚至捏造生僻字的可能,这更会阻碍简体字的推广使用。

综上,对于生僻字被用作祝福语,我仍有忧虑。

——支持——

传独特美好祝福,展中华文化魅力

文/许斯宁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二(16)班

自以“龙行龘龘,欣欣家国”为主题的《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以生僻字作为祝福语之风便席卷而来。

有人认为,使用生僻字作为祝福语是“舍易求难”、没有必要的事情,甚至会导致各种新型自创汉字的出现,扰乱人们对传统汉字的认知。但在我看来,这一观点并不成立,使用生僻字的新形式祝福依旧在传递美好,且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何不可?

以生僻字传递美好祝福,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是提升中国人文化认知、文化自信的助燃器,是让全世界人体会中华文化魅力的一种新途径。

“龙行龘龘”用七个“龙”字传神地描绘了一幅群龙腾飞的磅礴景象,象征着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前程朤朤”用八个“月”字生动地传达了一种光明豁朗的美好愿景,象征着中华儿女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理想追求;“生活䲜䲜”用八个“鱼”字形象地展现了一幅游鱼跳跃的活泼画面,象征着中国人民其乐融融、丰富多彩的生活景象……

这些生僻字成语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生僻字的形式传递美好祝福,究其根本,就是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以及对传播中华文化的自觉。这种祝福形式,同时也让人们体会到了中华汉字的博大精深、意义深远,不妨邀请全世界人民来共赏汉字之美。

对于各种新型的自创复合生僻字祝福语,我们则应当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这种自创复合生僻字的出现,确实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表现出汉语言文化的新生机、新活力。

比如前几年出现的“招财进宝”组合字,它不仅被广泛推崇,许多人喜欢在过年时将其贴在家中作为美好祝愿,甚至推动了书法学者的更多创造。

此外,还有“四季平安”“一帆风顺”“五福临门”等组合字,均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未被《新华字典》认证并记录在册的新型自创复合字,在学术中却不宜出现,因其不属于规范汉字。我们在日常中见到生僻字时也有必要尝试判断,可通过查阅资料来确定其正确性,如此方可在学术文章中使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继承中华文化,让生僻字祝福为中华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同时既要看到生僻字的祝福语对于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作用,又要增强个人判断力,以免鱼龙混杂,造成不必要的认知错误。

——思考——

适度宣传,过满则亏

文/王诗琦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二(16)班

七龙腾飞,昂扬热烈,央祝将新年祝福写进主题,藏在“龙行龘龘”的奇妙字形之间。宣传方式可谓别出心裁、别有新意。然而,“浩浩荡荡”的关注度背后总有辩论与思考:生僻字的宣传是否必要?我的答案是:适度宣传,过满则亏。

此次“龙行龘龘”的“出圈”,无疑是文化宣传的良机。三龙重叠的生僻字形一出现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对其字音字意的讨论层出不穷,春晚的主题句也因此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汉字中相似的生僻字也一同被挖掘并关注,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表面上看,只是一个“龘”字的亮相,是人们又认识了一个生僻的中国汉字,并因此得了点“锦上添花”的乐子,实际上,这却是一次相对低成本的文化宣传,是一种扩大文化影响力的新尝试。这样的“宣传”,算不上“过量”,反而颇有些出人意料、引人注目,本身是很讨喜的。

应该注意的是,若无视适度原则,让“龘”等生僻字在宣传中俯拾皆是,则会过满而亏,扰了民众对文化探究的清梦。生僻字之所以生僻,正是因其字形夸张,不易书写与传播,或其字意有更好的字来替代,方使其少有用武之地。执着于此类字的宣传,其实是容易引起审美疲劳的,如果太过,便既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也达不到文化宣传的目的。

其实文化宣传不必太刻意,始终保持积极态度即可。中华文化的瑰宝无数,我们只需以平和心态娓娓道来,常以传承之笔细细描摹,便能让它们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重新焕发光华。

拒绝“徒有其表”

文/洪千惠 广州市真光中学高二(16)班

甲辰龙年隆重登场时,掀起了一阵用生僻字作为新春祝福语的“新风”。“龙行龘龘”“前程朤朤”“生活䲜䲜”……这样的词汇在大街小巷、各媒体标题、手机祝福语中频繁出现。

但是,这种复杂、系统且生活中不常用的生僻词大量传播并被看作一种新风尚,真的好吗?应不应该支持并学习模仿这种所谓新风尚呢?依我所见,也许我们应该放平心态,认真看待这个现象,拒绝“徒有其表”,要深入本质寻找内在美。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过度的文辞藻饰只会让文章看上去过于浮华,缺少朴素之美。过量地使用生僻字来包装原本简单含义的词语,再过量累积,又会令原本平凡有力的文字变得晦涩难懂。

外表的浮华可能会将内在的美被层层包裹起来,让最根本、最重要的心意和祝福在过多的藻饰中削减了真挚的情意,只让人看到一整篇华美的文字罢了。

聂鲁达曾说过:“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少量的生僻字祝福语在我看来颇有新意与趣味,但过多的生僻字故意地频繁使用或堆砌,显然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要拒绝“徒有其表”的使用方式,将重心关注点放回祝福本身。

看破本质,挖掘内涵。所谓生僻字,其实是中华语言文字的一部分,它的使用、宣传等,究其根本,是中国人民与日俱增的文化自信。使用生僻字作为祝福语,不仅仅是让祝福语看上去更“高级”,也表达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让中华文化的特点更为突出。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这是大家在为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而喝彩。同时也应当将目光放于更长远的未来,自信地站立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唱响中国声音!

顺应新风尚,我们理当多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也应坚决抵制“浮夸”风气,在坚定文化自信、宣传中华文化的同时,做有文采、有信仰的新时代好青年。

指导老师:广州市真光中学 钟翠婷

编辑:易芝娜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