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她们在广州读新式学校、当话务员|广博上新展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4-03-09 11:18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4-03-09
1923年前后,广州出现了百余名女性话务员

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广州博物馆“无边光景一时新——近代广州城市生活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开幕。

展览聚焦20世纪最初30年的广州,围绕旧俗新风、启智育新、生活焕新三个方面,展现近代广州城市生活革新和内在文化更新的片段。其中,通过展示的多件文物,从中可窥见百年前广州女性的境况。

展出百年前女校学生毕业文凭

展厅里,一张1910年的“广东官立女子初级师范学堂毕业生崔志楠毕业文凭”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辛亥革命以后,广东官立女子初级师范学堂改称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是广东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该校毕业文凭列明毕业生在学堂所修学科、教员姓名及毕业考试分数,共修东文、算学、图画、教育、历史、地理、格致、手艺、家政、音乐等13门科目。崔志楠毕业分数为80387分,被列入最优等生。

“百年前的广州,因为‘男女平等’思想的传入,女子的受教育权逐步得以平等地对待。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科举、兴学堂,之后新式学校在广州普遍设立。我们馆藏的这张崔志楠的毕业文凭,是广州女子教育走在全国前列的物证。”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介绍,该学堂教的手艺、家政等科目,是为了女性可以离开家庭在社会从事的一些职业。

20世纪上半叶,随着女性教育的普及,在政界、教育界、医学护理、电讯业等越来越多行业都能见到女性的身影,新时代女性登上历史舞台。据介绍,1923年前后,广州出现了百余名女性话务员。20世纪上半叶,女性医护群体在广州出现,新式接生法逐步在广州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在何香凝的积极倡议下,1924年3月8日,广州各界妇女在广州第一公园召开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大会,参加大会妇女有2000多人。大会提出“要求劳动妇女平等权、教育权、工作权”等口号,这是中国妇女第一次参加纪念三八节的活动。

勾勒20世纪初广州城“烟火气”

除了反映女性的境况,本次展览还通过百年广州城中的生活日常、市井百姓、城市风貌,勾勒出20世纪前30年广州城的生活图景和人文故事,满带“烟火气”。

清末民初,受西方思想和国内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式文明观念逐渐形成。社会的变迁直观体现在婚嫁习俗上,传统的红纸墨书逐渐演化到“中西合璧”的结婚证书。印刷技术的改进和西式婚礼的推动,使得越来越多人取消了以往“三书六礼”的烦琐婚俗约定,改用新式婚礼,选用结婚证书作为婚姻的凭证。

来自百年前广州居民李荣林的结婚证书,映射出当时民间婚俗文化的演进。

1928年10月26日,时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陆幼刚倡议设立“启迪民智”的博物馆,并为博物馆设立了征集和展示内容:矿产生物、历史风俗和工艺美术。1929年,明清广州城标镇海楼作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院的馆址对外开放,这一举措领先全国,广州博物馆成为华南地区最早设立的博物馆。

“食在广州”的说法由来已久。百年前的广州,各类餐馆、排档鳞次栉比,分类细致,粤菜“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特点更是在当时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广州博物馆馆藏民国时期的酒家菜单,饭品、小菜、咸点、甜品等应有尽有,菜名也是“洋味儿”十足:巴黎雀甫、京都炸鱼角、云唎喇者利(啫喱)。

“广博映相馆”邀观众免费体验拍照

本次展览,广州博物馆还策划设计了多款展览配套宣传活动,带领观众更好地认识和畅游百年前的广州城。

3月8日开展当天,互动体验区内“广博映相馆”同期上线。映相馆内布置还原20世纪初广州的照相馆,还有特别定制款的S形鸳鸯椅。参与活动的观众除了免费体验拍照,还可收获映相馆送出的相片套装一套。自3月16日开始,现场每逢周六,将推出不同体验专场的活动,邀请观众参与。

此外,展览期间,主办方邀请省、市高校、研究机构相关领域的研究新锐、学者专家,围绕展览内容,以“百年广州”为话题,打造推出“镇海楼讲坛”系列讲座共计6场。各项活动详情可留意官微公众号“广州博物馆”的相关推送。

文 | 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林晖
图 | 陈劭安 王博文 王维(除署名外)

编辑:周欣怡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