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非遗工艺集体在京亮相,“荣宝斋首届青年艺术提名展”带来南北“非遗对话”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梁善茵、周欣怡 发表时间:2024-01-31 23:39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梁善茵、周欣怡  2024-01-31
荟萃42位当代艺术家、设计师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1月31日,持续火爆近半月的“荣宝斋首届青年艺术提名展”在北京荣宝斋大厦迎来展出的最后一天。展区内人头攒动,观众热情丝毫不减。

“当代设计与工艺”板块荟萃42位当代艺术家、设计师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8件(组)作品,是岭南非遗工艺在京的一次集体亮相,也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国内专业院校的新生代青年带来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做工精美的潮绣摆件、古色古香的广彩茶具、诗情缱绻的丝织品……观众可以在“当代设计与工艺展”中发现融合岭南元素的“新中式”“国潮”风格,在边走边看中尽享一顿非遗大餐,感受生发于中原和海洋的岭南艺术底蕴与人文色彩。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共生融合

陶瓷、木作、漆器、金工、首饰、织物,各门类作品精巧细致,系统地展示着创作者们在设计与工艺结合的前沿探索中的继承、创新及思辨,洞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共生融合。

当潮绣遇上青花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粤绣(潮绣)代表性传承人康惠芳设计的青花龙纹瓶潮绣摆件带来了答案。这件双面垫高绣作品以清代青花龙纹瓶为主视觉元素,潮绣的垫高绣法以及金线搭配突显器皿的立体感和精巧的纹饰,给人以庄重尊贵之感。

据康惠芳介绍,绣制过程中采用的双面绣技巧能够给观者带来从二维到三维的新奇体验,正反多角度观看,迎甲辰龙年,纳祥瑞之福。

同样是以“瓷”为主题的非遗工艺品,这套金地牡丹广彩茶具融合北方传统瓷艺彩绘与岭南画派技法、中国彩瓷工艺与西洋瓷艺及绘画技术于一身,以“堆金积玉”的技艺特点而别具一格。作品创作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代表性传承人谭广辉表示,他在茶具身上手绘金地牡丹与寿字纹样碰撞搭配,器型婉约而不失实用。

走进木作展区,一只昂首展翅的雄鹰映入眼帘。这件《雄鹰展翅》莞香摆件取材于树龄300多年的东莞“牙香”,由莞香非遗传承人黄欧理香,仅用刀铲勾除白木层,最大程度保留莞香香体。

另一件以金丝楠木为原材料进行创作的《松溪放棹》木雕作品展现了乘舟畅游、天朗气清的两宋绘画意象,创作者为五觉斋首席雕刻师卢小华。该作品运用了集各家所长的“薄浮雕”技法,雕刻深度保持在一到两毫米,雕镂十数层。

拥有“木版水印”和“装裱修复”两项非遗技艺的荣宝斋,在当代设计与工艺展中挑选根植岭南优秀文化传统,兼具艺术价值、市场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岭南非遗精品,带观众领略独树一帜的岭南风采。

展现岭南艺术新生代的“风华正茂”

“本次展览主题为‘风华正茂’,意味着无限可能、大有可为。希望年轻人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品牌,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荣宝斋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东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让青年艺术家的优秀作品用商业的方式“走出去”,甚至“走进去”,形成文化影响力。

真丝作品《南国的风》由荣宝斋广州与广东画院联名打造,画面源于广东画院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型主题性集体创作、广东地区唯一入选《美术史中的党史》的作品《南国的风一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艺术家以笔为媒,用创作的方式向这40年取得的成就致敬。高品质的产品设计,也让作品从美术馆飘然而下,如一缕轻盈的南国之风,拂过观众的肩头眉梢。

将“设计”视为一种视角和方法论,或以传统融合现代,或以现代阐述传统,是不少青年艺术家秉持的创作理念。出生于肇庆端砚世家的“90后”创作者蔡展洪就是其中一位。

他所创作的《宋坑一片红》茶台选材于肇庆“一片红”砚石,呈调均匀,望之浑厚凝重,石品有大片蕉叶白,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砚石本是文房器物,而品茶亦是文人雅事。使用砚石为原材质铺设茶台,二者皆是书斋之物,经由设计巧妙组合,气息更为清雅。

当前,荣宝斋正加快推进“传统荣宝”“创新荣宝”建设,推动文化艺术走进大众、贴近融入百姓生活,“荣宝斋首届青年艺术提名展”是荣宝斋关注青年艺术家群体的一次具体展现。在非遗热度不减的当下,岭南艺术家与非遗传承人们,根植岭南优秀文化传统,以当代美学生活为出发点,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再现南国之美。

文 | 记者 梁善茵 周欣怡
图 | 主办方提供

编辑:陈晓楠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