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村在饶平三饶镇政府后面的巷子里。中心城区最古老的巷子,荟萃了本地最古老的人家、建筑。只要你沿着狭小的巷子一路走下去,就会看见鳞次栉比的古老门廊,还有门廊下厚重的楷书——所有人家从来不会轻易抛下的标签。
如今,这条巷子已经越来越冷清了。很多人家搬走了。只剩下凹凸不平的围墙跟披散着零星细草的屋瓦。但那里,仍有我们的故园。
所谓的故园,在我们的默契中,就是简单的两个字:东村。
东村的院子很大。母亲一说起来,眼睛都放着光。我小时候也常常去那里,当时我太婆还没有去世,她在那里帮着家里人看小孩。印象中,她从来不发脾气,总是任劳任怨。
母亲如今也到了当年太婆的年龄。她说只要想起太婆那榕树须一般轻柔的手,还有她温柔的话语,她就觉得自己还是那个走路会弹跳的蝴蝶一般活泼的小姑娘。
东村还住着姨婆一家。那段时间,因为有他们在,我们一家才时不时可以回去看看,喝上几杯暖暖的茶,说说新话跟旧话。
那个时代的女人在大家庭里,就像树阴一样,总是默默地操持着整个家,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许多人,直到去世,可能连全名都没有人知道,但我总觉得,她们可能已变成了故园的某棵树,依然默默守护着家园。
东村的门似乎永远是掩着的。两扇漆皮门色彩剥落,带着褪色铜环的门边缘也失去了棱角,就像被啃得参差不齐的两块不对称的饼。
在两扇门中间,是安了锁头的。推开木门,其实还有一道半人高的木栅门,只要把手伸到木栅栏后面拨开插销,谁都可以大摇大摆地走进去。
东村的庭院里远带着明亮的日光,那条灰白的路被清扫得干干净净,向着右边里侧的大宅一路延伸。庭院里还有很多果树。树木叶子总是翠绿发光,在竹篱笆后面茂盛得如同翻滚的河水,还能看见树叶间筛下细碎的阳光,像隐隐发光的小鱼儿,在里面穿梭游弋。
从篱笆边上走过去,欣赏这些果树,总让我觉得像在欣赏轰轰烈烈的乡村婚礼。
果子常年结得繁密,有龙眼、黄皮、荔枝、芒果等。芒果是乡下常见的鸡蛋芒,剥开一个芒果,金黄色的肉露出来,甜香随之四溢。馋嘴的孩子,在芒果成熟季节,嘴巴上常常带着一圈黄色的印。
还没有成熟的芒果,肉是青色的,光是看上一眼,就会让我忍不住口水直流,因为把皮削掉,把果肉切成长条,加上盐、糖、甘草腌过,咬起来便又脆又酸又带着甜。
此外,木仔的果实像一个个青色小秤砣,压得枝头直向地面鞠躬。有的老人就喜欢吃放得发黄的木仔,口感绵软,果香浓郁;龙眼一结果,就密密匝匝的,树果比叶子还多。这里的龙眼果肉不厚,但肉质晶莹、口感清甜。
如今,东村已空置很多年了。那些果子,便很久没人去摘了。
征 稿
《乡音》栏目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具有纪实性,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
投稿请发至邮箱:hdjs@ycwb.com,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并请提供详细个人信息。
文 | 黄春馥
音频制作 | 陈亮 实习生 唐颖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黎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