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消息在网络上激烈传播,作者称,如果人体16个小时没有进食,就会启动两个功能:一个是肝糖原被消耗殆尽,身体开始消化脂肪;另一个功能叫作“自噬”,就是“自己吃自己”。
空腹16个小时,人体就会启动“自噬”功能?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饿了还不到一天,自己真的会被自己吃掉吗?这个自噬反应究竟是啥?
令人想不到的是,人体有“自噬”功能的说法的确成立。饿着肚子或者长期限制卡路里的摄入,的确可以触发人体的自噬反应。只不过,具体饿上多长时间才能启动人体的自噬反应,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答案。
“自噬反应”研究曾斩获诺贝尔奖
“自噬反应”到底是什么?
自噬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它原意的确指的就是“自我吞噬”,即“自己吃自己”。
不过这是一个细胞生物学上的概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
当时研究人员观察到,细胞可以将自己的某些部分包裹起来,送到酸性的溶酶体部位进行降解,然后循环利用降解后的产物。这就好像我们把不需要的乐高玩具给拆成小块,用于组装其他新的造型那样。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在自噬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1988年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然后将研究重心放在蛋白质的降解上。
他发现,只要让酵母细胞处于饥饿的状态,它们就会启动自噬反应,消化掉自己不需要的部分,来维持必须的生理反应,让自己活下去。
这有点像古书上“割股啖君”的故事,为了不让后来的晋文公重耳饿死,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做成汤让重耳补充营养。明知是拆东墙补西墙,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随后,大隅良典发现了一批对自噬反应至关重要的基因,揭示自噬是一种受到细胞严格调控的复杂过程,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且不只是酵母,人体细胞里也存在几乎相同的自噬反应。
多亏了大隅良典和其他研究自噬的科学家们,让我们知道,自噬功能控制着细胞,用来降解和回收自身的成分,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或者为细胞的新陈代谢带来新的原料。
更重要的是,自噬反应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它可以消除侵入细胞的细菌和病毒,也可以让胚胎正常发育,还能够通过清除受损的细胞内容物,来对抗细胞衰老。
但如果自噬功能出现紊乱,就可能引起帕金森病和糖尿病等疾病。
在自噬反应的概念被提出超过50年后,大隅良典让我们意识到了它在生理学和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正因如此,2016年,诺贝尔委员会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位科学家,表彰他“发现了自噬反应的机制”。
饿多久,才能启动自噬反应?
在大隅良典的研究中,通过让酵母挨饿,就可以启动它们的自噬反应。但在人体中,真的就像网络消息中说的那般,饿上16个小时就能启动自噬反应吗?这个问题却很复杂。
根据知名医院克利夫兰诊所的相关介绍,在动物研究中,如果连续饿上24到48个小时,基本可以启动它们的自噬反应。
在人体实验中,可以确定的是,饿肚子,或者长期限制卡路里的摄入,的确可以促进人体发生自噬反应。但由于数据缺乏,究竟要饿多久才能诱发自噬反应,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倒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人类的研究数据。2018年的一篇关于自噬的综述论文中,列举了35项关于自噬的研究,其中来自人类的研究只有三项。
在这些研究中,为了启动自噬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最短的也要36个小时到72个小时,最长的需要限制摄入的热量长达3到15年。
至于网络上说的16个小时,倒是没有见到明确的出处和依据。
另外,在动物模型的研究中,人们已确认自噬反应可以清除受损的细胞部分,清理错误的蛋白质,或是消灭外来的病原体,对健康是有好处的。所以现在医药界也在开发针对自噬反应的药物,想要利用它来治疗疾病。
饿上16个小时,就能减肥?
有趣的是,网络消息中说的16个小时,倒是和另一个热门研究话题有关。这涉及到近年来提出的一个叫作“间歇式断食”的概念。
“间歇式断食”指的是把每天吃饭的时间集中在短短几个小时里,其余的时间饿肚子。最常见的“间歇式断食”法,恰好是“8-16”——就是进食集中在8个小时里(比如早上9点到下午5点),剩余16个小时不吃饭。
这个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证明除了能够帮助实验动物减肥之外,还能改善动物的身体机能,甚至还能延寿。
2019年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种“轻断食”可以减少小鼠和人类的单核细胞数量,而这种细胞能产生多种促进炎症的细胞因子,可以诱发慢性炎症。
在动物疾病模型中,间歇式断食4周的小鼠,病情果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023年1月,《细胞》子刊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项研究还发现,小鼠的间歇性断食,有助于重塑全身基因的表达,让全身大多数组织出现更为同步的昼夜节律,这也标志着代谢的改善。
另外一些研究揭示,想让身体更健康,不仅要饿肚子,还要挑对饿肚子的时间。
比如2021年关于果蝇的一项研究便发现,只有那些在晚上开始饿肚子,饿到第二天中午的果蝇,才会从饿肚子中得到明显的好处,寿命有明显延长。
相反,如果是在晚上“吃夜宵”,哪怕每天饿肚子的时间一样长,摄入的食物一样多,果蝇照样得不到饿肚子的好处。
这种和时间有关的饿肚子,被认为和自噬反应有关。这是因为动物的身体里有生物钟,只有在夜晚,自噬反应才最为活跃。
如果在夜间摄入食物,身体会误以为还需要保持活跃,就会抑制自噬反应。久而久之,细胞里的垃圾就会得不到及时清理,反而对细胞有害。
但要注意的是,这个理论似乎很有道理,但它毕竟来自动物实验,能否运用到人类身上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间歇性断食法对于减肥人士来说,效果却很一般,减少热量摄入,才是能真正有效地减肥的核心。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健康机构会向人们推荐断食减肥。
总 结 :关于“自噬”,我们要注意如下几点:
○并不是饿上16个小时,就一定能启动人体的自噬反应。目前没有太多研究证明这一点。而少数人类相关研究中,确认能启动自噬反应的空腹时间动辄需要2-3天,这可能不适合普通人去尝试;
○自噬反应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算不饿肚子,通过锻炼或者减少热量摄入,其实也可以启动它;
○“间歇式”饿肚子的确能对身体产生积极影响,但原因非常复杂,自噬反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健康机构会向人们推荐断食减肥;
○我们仍需要强调,为了身体变健康,我们更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如果自己轻易去尝试几天不吃不喝,只为了“启动自噬反应”,那可能不得其法,反而适得其反地损害到自己的身体。
(来源:科学辟谣 公众号)
文 | 叶拾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黎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