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通讯员苏靖摄影报道: 11月26日,由广东省文化学会、广州市天河区委宣传部、羊城晚报社、广东省中小学校外教育协会、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广东视窗、广东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东省文化学会乡村振兴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广东第五届“红色日记征文大赛”在广东省文联会议厅隆重举行。
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作家章以武教授,羊城晚报副社长、副总编孙璇,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周建平博士,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专职副主席肖小青,广东省黄村体育训练中心主任赵建新,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陈明,广东视窗总编辑、制片人林琳,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集团采控总监、执行董事陈炜等,以及获奖嘉宾100多人出席了颁奖典礼。
一、红色日记,广东的红色文化品牌
本届大赛从2023年2月18日开始征稿,历时半年,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直辖市)、以及澳大利亚、土耳其等国来稿逾万封。来稿主题之鲜明、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均比前几届有所突破。
据悉,红色日记征文大赛自2019年7月8日创设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历经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战疫”、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等重大节点,活动产生广泛和积极的社会影响,成为一张靓丽的广东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最年长的作者是当年李先念警卫团的警卫,今年98岁、74年党龄的湖北老兵王馨。参与者年龄最小的为7岁。组委会还收到海外来稿,如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外交官杨开林与夫人唐建蓉的《维和警察的爱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博士李莉文《这些外国朋友说,想来看看我的国》等,这些稿件让我们分享到作者在海外独特经历、视角,感受祖国的强大。
征稿启事发布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与者踊跃投稿,大量优异的日记作品涌入大赛邮箱。为鼓励产出更多的优秀红色日记作品,本次大赛共设置特别荣誉奖(1名)、特稿奖(5名)、最佳纪实奖(5 名)、最佳调研奖(6名)、优秀组织奖(13名),优秀日记作品奖设特稿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25名(分成人组、中学生组、小学生组),优秀作品奖若干名。
“日记文化文脉深厚,是口述历史,是个体记忆的凝聚。它承载了历史的认知与铭刻时代的记忆,是抒发个体与国家民族情怀的重要载体。”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周建平博士详细介绍了第五届活动的特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有组织的参与红色日记征文活动,不少学校组织师生集中投稿,如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深圳市光明区华夏中学、深圳市光明区实验学校、汕头市潮阳实验学校初中部、汕头市潮南区峡山桃溪学校、汕头市潮南区陇田东波学校、汕尾市城区东涌中学、汕尾市城区凤山中学凤翼文学社、汕尾市城区凤山街道林伟华小学、汕尾市城区林伟华小学、汕尾市盐町头小学、乐昌市城关中学、乐昌市第一中学等。中小学校成为红色日记征文活动的生力军。
二、“讲好红色故事”,再上新高度
每个时代都有最能够代表民族精神传承的人,他们的精神和事迹被记录下来,成为民族历史文化内核的一部分,时时为同辈乃至后人所忆,他们曾经走过的道路在不断地与时代精神融合,焕发出新生的活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红色精神传承者。
郭小东:《受降地》的文化抗战
著名作家郭小东的长篇小说《受降地》,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再现抗战时期潮汕人通过民俗文化活动,坚决反抗日本侵略军奴化教育的英雄事迹,并致敬在战火中永生的先烈,致敬英勇抗战的老兵,致敬坚持民族尊严的潮汕人。
七十多年前,潮汕地区是距离抗日战争主战场最远的受降地,当时的珠浦村建有关押日本战俘的营房。当年日本人占领了潮汕之后就开办了大量的日本人学校,要求潮汕人民讲日本话,读日本书,但他们对潮汕人的风俗和方俗无可奈何,所以潮汕人用风俗和方俗这种方式来抵抗日本的文化奴役。
抗战时期潮汕人就是用祭祖、拖老爷、英歌舞等文化活动,坚决反抗日本侵略军奴化教育,作品描绘了这段撼人心魄的历史画卷。
在潮汕丰富的人文环境和骁勇的天性之间,所有的角逐都更加彰显战争的残酷。日军在这里成为战败者而投降,更富战争的戏剧性。
疏忽和遗忘,有可能断送人类的某一次救赎,而受降地的存在与否,多少会有所补救——能给低海拔的汕头濠江,一点高度;给过于拥塞而又拼命舒展的潮汕,一点疏朗;让达濠那两条战俘劳役的溪涧,丰腴一点历史的收藏,同时复活一份久远的尊严。
杨建华:时代楷模的特殊军礼
特稿奖获得者——南部战区作家杨建华介绍了他的作品《时代楷模杜富国的特殊军礼》。我们仿佛看到扫雷英雄杜富国挺直身板、举起残臂向全国人民行特殊军礼。当他举起空空如也的半截袖管敬礼的那一刻,全国人民早已对他肃然起敬,为之动容!
杨建华感言,“采访中,我一次次被杜富国的事迹所打动,我的眼前时常浮现出三个画面,一个是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在第五次战役中严守纪律,潜伏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中,宁可冻成冰雕,也绝不暴露目标的一幕。第二个是中印边界洞朗事件中,18岁的年轻士兵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宁洒热血,不失寸土,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的誓言。还有一个是杜富国的战友们手拉着手,并肩走过他们一寸一寸仔细清扫过的雷区,以此告诉人们,有我们蹚过的雷区,就是最安全的土地。没有双眼,但他的心灵清澈明亮,没有双手,但他的信念和意志无比坚强。2020年5月16日,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扫雷英雄杜富国向习近平总书记敬上特殊军礼这一幕,让无数人动容。我想起诗人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红色日记征文大赛评委会授予《杜富国特殊军礼》奖项,是因为杜富国那特殊的军礼表达的是一代又一代像志愿军战士、卫国戍边的军人,以及在各条战线上忠诚使命,无惧牺牲、无私奉献的英雄们对祖国深深的爱,是千千万万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一步一步的成长经历,以及对国家、社会、责任的高度理解和认同,还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传承红色文化,弘扬家国情怀,引导正向价值观的永恒追求与共鸣。”
秦锦屏:文学是永远的故乡
一等奖获得者秦锦屏,介绍了《万木生芽》的创作历程与感受,和与会嘉宾、读者共同追忆青春岁月的磨砺与沉淀,共同致敬深圳改革开放历史,诉说对大湾区未来的期许。
秦锦屏的《万木生芽》,得到贾平凹、程绍武、谢有顺、杨福徐的联合推荐,称赞这是“跨界”与“破圈”气韵生动的大写意作品。
《万木生芽》描绘的时间、空间跨度都很大,绘尽了过去与现在、南方与北方,其中的山川草木、风土人情、悲欢离合,每一幕都是人类内心善意的挖掘,是每一个人生机勃发、努力向上生长的真实写照。作者写儿童愉快的乡村生活,写绿皮火车带来的离愁;写都市喧嚣中的暖意,写与少数民族同胞的深情厚谊,写乡土风俗中的烟火味;写灾难过后人们的倔强,写平凡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奋斗……每一篇文章蕴含深情,栩栩如生,写出了俗世烟火里的善良与忧伤,有时代的波澜、反思与追问,是中国人在历史长河里努力向上的最温暖注脚。
这些文章从普通人的故事出发,从贴近生活的小切口晕染,描画出人类社会仁义礼智信的光彩,汇集成一首抑扬顿挫的长歌。秦锦屏以成熟的艺术笔触,写出了作者记忆中的西北家乡,水灵灵的深圳。农村古朴的生活、善良朴实的人、都市景象,联袂成一幅幅色彩浓郁的民俗风情画。这部作者随笔散文的结集,是作者长期坚持采用“故乡”“他乡”两相转换、彼此融合写作的成果结晶,既是文本所不可或缺的“内在于叙述中的叙述者”,更是相关情节故事的亲历者,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值得一提的是秦锦屏编导与创作的文艺作品,曾获中国戏剧奖、中国戏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等,14件作品入选语文教辅材料,多件文学作品被翻译到国外。
丁燕:卧底打工写就工厂故事
特稿奖获得者——从新疆来到东莞的著名作家丁燕,介绍了她历时十二年创作创作的《工厂三部曲》系列作品《工厂女孩》《工厂男孩》《工厂爱情》,深入珠江三角洲工厂,长期跟踪采访与写作经历,以此呈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成长心路,展现中国改革开放的艰难历程。
丁燕为深入理解工厂女孩的生活,进入工厂卧底打工,经历了大半年真实的工厂打工生活,记录下一个又一个工厂女孩鲜活而真切的故事,描绘了工厂女孩的青春、爱情与梦想。《工厂女孩》系“工厂三部曲”系列之一,是一部以真实的工厂生活为背景的非虚构作品。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理解现代工业洪流和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丁燕在其成名作《工厂女孩》引发巨大社会反响后,又将写作视线投放到了工厂男孩。为深入理解工厂男孩的生活,作家住进了工厂宿舍,在看过一张张明亮肆意的面孔、听过一个个悲喜聚离的故事后,前后历时两年创作了《工厂男孩》这部非虚构作品。《工厂爱情》是丁燕的长篇新作,小说通过讲述小说主人公向南方打工的种种遭际,尤其着重讲述他在工厂辗转打工的八年期间与叶丹凤、吴香瑞、苏小苏等多名工厂女孩的情感纠葛,书写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现实遭际和成长心路。向南方的情感史,可以说是一部工厂青年的成长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以向南方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强者。
丁燕的作品以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行动、注重原生态的人物呈现、艺术化的细节场面描写、启人心智发人深省的非叙事性话语、基于人性人道人文关怀的叙述立场等,将人民的“痛”与“爱”呈现出来,将自己对于中国当下发展的认识表达出来,体现一个作家的情怀、责任与担当。
三、红色基因传承,赓续红色血脉
北京市通州区贡院小学五年级学生何诗曼的《遥远的往事》,获得小学生组一等奖。谈到创作感言道,“我的祖籍老家在川北地区,当年徐向前总指挥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我的家乡挥戈跃马、痛击白匪。我祖爷爷给红军抬担架送军粮,祖奶奶参加救护红军伤病员,从小便听爷爷讲红军故事,满脑子都是红色文化。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就必须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广东高级工程师李嘉琳的《回答》;武警北京市总队原武警战士、现河南农业大学法学院学生严芸霏的《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致敬反腐一线的武警战士》;韶关市乐昌一中高二学生曾慧敏的《红军长胜时代兴,吾今三走长征路》;广州市番禺区恒润实验学校黄梓燊的《中国跳水英雄——全红婵》;汕头市第一中学郑依琳的《红日照南北,丹心耀中华——英雄麦贤德印象》;华南农业大学附属小学邱乔木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孙嘉怡、谭绮云的《赓续红基因,传承百年梦 筑梦粤港澳,同心大湾区》;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的姜嘉祺的《在这里,遇见英雄》等一批佳作,记录了作者所见所思所感,追溯共产党人的初心,找寻红色基因。这些优秀日记主题鲜明,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朴素直白的表述,扎实的生活体验,作品散发出独特的思想魅力,能够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精神力量。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这次大赛涌现一批高质量的纪实作品和调研成果。
甘肃作者汪志的《陕甘边区早期货币“油布币”的诞生》;新疆许金燕作者的《难忘的知青岁月》;深圳杨宏海的 《“广东刘胡兰”:张剑珍》;广州作家王国省的《一路向南》;深圳张道红的《父亲心目中的张日和同志》等,这些作品真实反映历史与现实,讴歌英雄,讴歌伟大时代,唱响主旋律,体现作者高度的使命与责任感。
本次大赛,研学作品大幅增加,质量得到提高。山东大学邓子铭、景天泽、徐荣先、张梓盈、闫睿璇、汪媛、李烁、闫卓璨、李亚琼、邓梦圆的《“寻英迹”口述史调研团》系列调研报告;华南师范大学胡绮琦的《奔赴战场勇当“老虎仔”,戎马半生护国泰民安——与勇炸“水门桥”的志愿军七连班长沈金水访谈》; 湖北武汉周超的《延安纪行》《邮票上的那栋小楼》等系列作品;朝天小学校长孔虹带队、93名教师组成的越秀区朝天小学课题组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调研系列;朝天小学五6南山中队666小队的《科技筑梦,共绘未来——广州青少年科学馆和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调研。这批作品,有策划、有组织、调研深入、研学结合,具有较高的写作质量。
颁奖典礼精彩纷呈。广州市天河区五一小学的朱艺颀的钢琴独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女高音歌唱家林素纯的《洪湖水浪打浪》,广州市白云区云英实验学校合唱团的童声合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广州越秀区执信南路小学姜嘉祺的《在这里,遇见英雄》,朝天小学情景朗诵《飞天逐梦》,女高音歌唱家欧薇的《我的祖国》,华南农业大学星航合唱团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感人肺腑,高潮迭起!
在会上,广东第六届红色日记征文大赛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