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光”征稿佳选 | 父亲没有散文诗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发表时间:2023-11-07 23:10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  2023-11-07
我多么希望,父亲能替我作一回决定

“暑假有点想去见习。”我在电话里说。

“看你喜欢吧。”父亲还是那句简单的口头禅。

从小到大,每次我告诉他自己的想法,父亲说的永远都是那句“看你喜欢吧”。而我也因此拥有了各种“特权”。

大家都羡慕我,大事小事都能自己拿主意,可是有时候我多么希望,父亲能替我作一回决定。

高二老师通知文理分科的时候,我欢呼雀跃地自己作了选择,同学都羡慕我可以随心所欲。包括高考填志愿的时候,他也没有过多干涉。

每当知道大家都是各自跟父母一起深思熟虑地讨论着怎么选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很不是滋味,在那样重要的人生岔路口,我感觉孤立无援。

后来临近截止日期,见我还没有主意,父亲漫不经心地提了一句:“报药学吧,女孩子,到时候毕业出来去药房抓抓药,安安稳稳也可以的,但还是看你自己喜欢吧。”

又是那句恼人的“看你自己喜欢”。我又岂不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比起这种孤立无援地去面对未知的恐惧,我更希望他能以“过来人”的身份陪我参与这道人生选择题的解析。

最终我填了父亲说的药学。

很久以后,我无意从邻居口中得知,那其实是他跑了小村中好几家比较“有文化”的人家后,最终得出的想法,可他还是希望我能选自己热爱的。他说怕自己没有文化,给我指错路。

父亲常说自己没有什么文化,是从大家嘲笑他上户口时写错我的名字开始的。母亲早早给我取好名字,可是他一急,去到那里却忘记那两个字怎么写了,他只能随意把两个会写的同音字填上了。每逢走亲戚,这出糗事就被反反复复地摆上餐桌,成为百笑不厌的经典。

而我从小就被同学说,一开始看到你的名字时,以为是男孩子。我不敢告诉他们真相。后来再年长一些,父亲几次问我要不要去把名字改正过来,我说不了。

我的名字在当时是很大众的读音,却因为父亲的这出“乌龙”成了特别的存在。我干脆跟别人说,我这名字妙啊,笔画少,考试都比别人写得快。大家觉得好笑,父亲自己也笑了。

大一入学那天晚上,有舍友挑起了为什么选这个专业的话题,我才发现他们当中,有被父母强迫的,也有的只是盲猜它好就业,而且看起来好像不难学,就选了。

虽然我渴望父亲也能给我指个方向,但我没有稀里糊涂就随了父亲给的建议。尽管那是他少有的发言。我当然也不是因为父亲只念到小学而质疑他没有文化,我是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选择中,三思而后行,像是一种本能。以至于每条路的过程和可能的后果,我甚至已经做好了每一步规划。

“你看着来就好了,爸支持你。”电话里的他又补充了一句。

我挂了电话。

回过头来思忖一番,我想父亲何尝不是在提醒我,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呢。

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里说:这是我的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来的散文诗。可我的父亲没有“散文诗”,他总是自嘲没什么文化。

我突然明白,父亲不是没有文化,他是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我沉淀下来,在不管遇到的题目如何神秘莫测、风云变幻,都能用多年累积的人生公式运筹帷幄。虽然这种方式,他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确的,毕竟今生,他也是第一次当父亲。

老师授予我知识,却不能替我答题,就像父亲从不替我作决定一样。我的父亲没有散文诗,他只有一个没有答案的“指南针”,交到我手里,沉甸甸的。

征稿

“校园达人”版现面向高校学生征稿,稿件要求作者为高校在校学生。
内容、体裁不限,每篇不超过2000字。来稿请投邮箱:ycwbqc@sina.com。
邮件请注明“大学时光”投稿字样,内文中务必留下作者所在院校等详细信息。

文 | 郑加奇 广东医科大学药学系2020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苏敏

编辑:易芝娜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