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博物馆事业发展,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论述。从古代中国到近代中国,从综合展到专题展,习近平总书记情系博物馆,对中华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十分关切。如今,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源源不断汲取精神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即将在广东广州举办。本次全国文博工作者的学术盛会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将于11月23日至25日举行。
会议期间,各地博物馆过百位专家学者将云集广州,积极探讨和回应当下博物馆发展中的“热问题”,为博物馆从“爆热”到“常热”,提供学术支撑。
据悉,大会将聚焦主题“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重点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革命文物主题陈列展览”“考古成果的博物馆转化传播与遗址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如何应对公共文化服务新挑战”等四个焦点议题。
自今年起,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将两年一届,首次举办意义尤为重大。它为何选择落地广东?“答案”就书写在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事业交出的“成绩单”中。
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广东省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到584万人次,观众人数居全国第2位,与2022年国庆假期的135万人次相比大幅增长。伴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广东热门文博场馆“一票难求”已成为常态。
不断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每一个博物馆人的追求。面对热潮,广东各博物馆积极应对:延时开放至夜间、剧本杀、沉浸式研学游、户外音乐会……为应对假日客流高峰,广东博物馆纷纷使出奇招,让博物馆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的“来粤第一站”。
近年来,广东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努力取得新突破。在博物馆与观众“双向奔赴”的背后,是广东全省博物馆数量的稳步增长,以及博物馆藏品的日益丰富。
截至目前,广东省共备案博物馆383个,其中国有博物馆256个、非国有博物馆127个,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全省文物“家底”更加清晰,博物馆藏品总数259.11万件(套),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珍贵文物87042件(套)。
与此同时,广东全省博物馆的质量也与数量同步得到提升。全省共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个,其中一级10个、二级30个、三级42个,定级总量居全国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5月的全国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2019-2021年度)中,广东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评估结果同属优秀,这标志着广东省博物馆已经迈入国内一流博物馆行列。
精品展览助力讲好湾区故事
博物馆,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
为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建粤港澳全面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近来广东积极推动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目前,广东省博物馆正牵头起草联盟协议。羊城晚报记者获悉,在本次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上,粤港澳大湾区博物馆联盟即将闪亮亮相。
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建设好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是广东博物馆运营发展的职责与使命。近年来,广东省的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逐步迈上新台阶。
在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广东省博物馆“焦点:18-19世纪中西方视觉艺术的调适”展览脱颖而出,荣获“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中山市博物馆基本陈列“风起伶仃洋——中山历史陈列”和深圳博物馆“金木交辉——岭南金漆木雕、描金漆绘精品展”齐获优胜奖。
与此同时,广东省博物馆的“年画里的中国”等4个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毗邻港澳,是广东一个突出的地理优势。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加速推进,粤港澳三地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文物保护修复等项目上交往日益频繁。
展览“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大湾区与丝绸外销”是粤港澳三地围绕展览主题共同整合资源、组织展品,联袂策划推出的首个大湾区主题展览。
2020年至2022年间,“三城记”展览陆续在广东和澳门巡展,社会反响热烈,并荣获“第十九届(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入围奖”。
广东省流动博物馆是国内最早设立的以巡展和送展下基层为主要业务模式的文博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每年免费为基层送展200多场,并获得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文化工作创新特等奖。今年以来,广东省流动博物馆共推出展览64个,在各县(区)级基层博物馆巡展226场,惠及基层群众185万人次,同时推进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工业博物馆凸显“制造业当家”
工业博物馆是延续工业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拥有雄厚的工业发展基础和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工业博物馆建设资源优渥,大有发展前景。
在广州,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是一座真正关于“美”的博物馆。它以中国美容化妆史陈列为主线,再现了美容化妆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既可以看到从秦汉到民国时期的化妆特点、化妆步骤、美容养颜方法等,也可以看到中国历代女子发型及发饰的变化,还可以看到历代化妆工具的演变。
在云浮,去年10月建成开馆的欧德罗厨具博物馆已经成为当地的“网红地标”。欧德罗厨具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不锈钢烹饪锅”的原型设计,总建筑面积3588平方米,全馆共四层,分别由体验互动馆、厨具博物馆、工匠文化馆、未来厨房展示馆组成,深度展示了当地不锈钢厨具产业有关的工业文化。
这两家博物馆均为企业所建非国有博物馆,是广东省工业博物馆建设的典型案例。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负责人介绍,据初步统计,全省与工业相关的博物馆共75家,其中备案共65家。在“突出制造业当家”的广东,工业博物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日前,广东省文旅厅已联合省工信厅共同开展全省工业类博物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初稿。
与此同时,广东鼓励将具有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孵化培育乡情村史馆、社区馆、校史馆、企业史馆等类博物馆,助力一批类博物馆发展。在类博物馆调查培育计划的实施中,广东已初步摸底全省约300家类博物馆,《广东省类博物馆名单》《广东省类博物馆孵化培育发展指引》也正在编制中。
数字技术让博物馆“活”起来
如今走进博物馆,观众时刻可以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与新奇体验。从智能导览、实时交互,到直播“云”游、虚拟观展,VR虚拟现实技术、3D建模技术等数字技术的运用,让游客不断“解锁”打开博物馆的新方式。数字化技术正让博物馆变得“潮”起来。
数字技术在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也为文物保护利用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今年5月,历经两年建设后广东博物馆藏品数据库正式投入使用。依托强大的数字技术支撑,该数据库面向广东省内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及全省备案博物馆开放使用,文物主管部门可利用数据库动态掌握区域内文物数量和管理现状。
今年6月,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在广东省博物馆正式揭牌,这标志着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事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坐拥5100平方米实验室,设有各类文物修复室、分析检测室、出水文物保护室和预防性保护室,配备众多的分析检测和文物保护专用设备,成为华南地区名副其实的规模最大、最先进的“文物医院”。
广东各大博物馆都在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探索数字化技术的常态化运用,进程不断提速。今年9月,广东省博物馆协会数字化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专委会将联合大湾区内的各大博物馆,团结和动员博物馆工作者以及一切热心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力量,为广东省内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服务。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负责人认为,这标志着广东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是我国文博行业第一次举办的共谋中国博物馆学高质量发展的会议。”广东省博物馆是本次大会的承办单位,馆长肖海明表示,广东省博物馆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把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打造成集学术性、权威性、引领性于一体的国内一流会议,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学术理论支撑,共同搭建我国文博事业交流平台。
文、图|文艺 朱绍杰 通讯员 粤文旅宣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