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刘国玉:诗书画,缺一就不是真正的中国画家 | 走进名家工作室⑤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朱绍杰 发表时间:2023-07-16 16:3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文艺、朱绍杰  2023-07-16
“在我心中哪里都是道场,哪里都可以修炼”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朱绍杰
视频/彭灏明 彭泽祥 唐德荣 林丹丹 戚容源 暨晴 陈贤宇 

【走进工作室】

在粤北翁源,著名画家刘国玉长期居此,远望翁山,近观滃水,一心精研、创作焦墨山水画,并自筹资金建立岭南地区最大的纯公益性艺术机构之一——翁山诗书画院。近日,他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

“哪里都可以修炼”

翁源,广东韶关的一座小县城。82岁高龄的画家刘国玉一直在这里创作和生活。

初见刘国玉,其随性、幽默的性格便令人印象深刻。听闻记者前来采访,他连忙摆手:“采访就是聊天,聊着聊着就出来了,如果一问一答的话,就太像考试了。”于是,我们在聊天中完成了这次采访。

翁源有山,名为翁山。刘国玉自称“翁山山民”,又自嘲“留守画家”。除了青少年时期曾短暂外出求学,这位“留守画家”的足迹从未远离粤北这片土地。粤北本就偏远,而翁源小城更甚,刘国玉却说:“在我心中哪里都是道场,哪里都可以修炼,不一定要去艺术中心才能搞艺术。”

翁源还有一江穿城而过,名为滃江。退休后闲不下来的刘国玉在滃江边上盖了一座翁山诗书画院。自2009年正式开馆,翁山诗书画院已走过十四个年头。十四年来,刘国玉的诗书画创作和生活起居都在这个“道场”中展开。

诗书画创作填充了这位耄耋老者的日常。每天要到夜里两点,刘国玉才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这么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晚睡的习惯。“你们年轻人要想像我这样长寿,要做到三点才行,熬夜、抽烟、不吃早餐。”他的“养生之道”惹得众人大笑。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儿时私塾老师的教导,让刘国玉当成座右铭奉行了大半辈子,每日粗茶淡饭,“生活真是越简单越好”。

读经典其乐无穷

走进翁山诗书画院正门,只见《全唐诗》里收录的邵谒遗诗三十二首饰之高壁,可以感受到一股浩然之气。邵谒是晚唐时期翁源的一位文化名人,也是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他勤学苦读、为官刚正,并且关心百姓疾苦,是千百年来人们膜拜和效仿的对象,刘国玉亦视其为榜样。

翁源四周环山,高岸深谷,如坐井观天,刘国玉因此将其工作室取名为“井观居”,并自撰对联“井底固寒,几许清晖养道骨;观天无碍,一声蛙唱动星云”置于大厅。 

刘国玉以诗、书、画享誉画坛。在他看来,文学和书法往往能赋予中国画以灵魂。凡是进入诗书画院学习交流的画家,刘国玉都会要求他们不仅要会画画,还要会写字、懂诗词。

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刘国玉仍然坚持读书和写作,并为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读书一万字,写作一千字。他看的书都是古文典籍,从先秦诸子百家的论著开始,按年代顺序一直读到清代,一轮结束后再如此往复。《诗经》《全唐诗》《古文观止》《四书》……一些重要经典,刘国玉甚至能全文背诵。

每天睡前是刘国玉固定的读书时间,在他看来,读经典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事,越读越有滋味。每每读到尽兴,创作的灵感就会降临。刘国玉因而创作了不少古文诗词。“当你的阅读量有一定积累后,灵感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它是没有计划,没有预谋的。”

追求焦墨山水的“润”

刘国玉身处边缘,从事的绘画门类也十分边缘,他以擅长画焦墨山水画著称。焦墨是中国画中一种古老且难度高的技法,有人将它比作“蜀道”。传统水墨画讲究“墨趣”,又有浓淡干湿焦的区别。墨汁因为水的加入,在画纸上很容易呈现出由浓到淡,再由枯到干的层次变化,传统水墨画意境形成的关键正在于此。

焦墨山水画使用的却是不加水的墨汁,除了黑色,没有其他颜色。洁白的画纸上,浓烈的黑往往能给人以庄严和力量感。然而,由于没有水的勾兑,焦墨在浓淡变化的表现上往往特别困难。

如何将焦墨山水画画得有趣而不枯燥,这非常考验画家的技法和表达。“一不小心就容易画得干巴巴的。焦墨山水画追求‘润’确实非常难,这也是我几十年来研究的目标。”刘国玉说。

长期居住在粤北山区,刘国玉对这里的山水有特别的感情。依画院北可望翁山,又有滃江绕画院而过。刘国玉常常登楼伫望,看山也看水。“山水是心中的山水,艺术是心中的艺术,但它们都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观察。”他说。

翁山诗书画院的展厅内展示了不少刘国玉的焦墨山水画作品。参观后就会发现,他的画作在布局上讲究大胆、创新,并非一定按照传统路径。同时特别注重题跋,一幅画的题跋往往不止一处,多的甚至有五六处。

这些题跋表达了刘国玉创作时的心胸、情怀,也对画面构图起着重要作用。在刘国玉眼中,可观可读是中国画最终的审美要求,任何规矩都是人为创造的,“不能为了效仿而束缚了手脚,每一代人都应该有每一代人的创造。”

“翁山现象”蔚为大观

翁山诗书画院共有七层,远远可见由刘国玉亲笔题写的“翁山诗书画院”六个字。开馆十四年来,翁山诗书画院已经成为粤北地区一个闪耀的文化地标。

相比于大城市,翁源的文化场馆和设施自然简陋许多。在这里,人们享受到的文化公共服务相对稀缺。“我的初心就是想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文化基地,让我们的后代有地方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的熏陶作用。”退休后,在刘国玉的一手操持下,翁山诗书画院的雏形才慢慢显现。

翁山诗书画院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是岭南地区最大的由艺术家自筹资金建立的纯公益性艺术机构之一。它以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致力于诗书画创作,兼收藏、展览、研究、交流等诸多功能,故名诗书画院。

“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是最令我欣慰的。”刘国玉谈到,近年来他切实感受到当地社会风气悄然发生着变化,向崇德、向善逐步转变。

在刘国玉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诗书画家汇聚在翁山诗书画院,并在创作和交流中收获累累硕果,“翁山现象”因此蔚为大观。

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陈永正先生在一次到访后,为该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所感动,遂留下“国魂所系”四字赠予该院。“如今我已是一把年纪,任何事情都讲究个问心无愧。‘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做到这样就差不多了。”刘国玉说。

【艺 谈】

▶▶“一根筋”,执着于焦墨山水画  

羊城晚报:相比于中国画的其他技法,焦墨的难度非常高。您为什么一直坚持画焦墨山水画?

刘国玉:焦墨既没有水分,也没有其他颜色,这是个难题。早先我什么都画,接触焦墨后只画焦墨了,别人说我“一根筋”。但我也不是自找麻烦,我选择的原因就是它是我们中国画中的薄弱环节,很少有人专门选择这个课题去研究和精进。这个薄弱环节怎么去攻破,使它变成一种优势,这需要一代代人去努力。我希望通过我的研究丰富咱们中国画的艺术语言,要是我研究不成功,也有个经验留给后人参考,这也算是达成了我的目的。

羊城晚报:您认为自己算成功吗?

刘国玉:没有完全成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羊城晚报:在广东,画焦墨山水画的画家多吗?

刘国玉:有是有,但比较少,专门研究焦墨山水画的人就更少,在全国来说都是这个情况。广东比较著名的有赖少其,他画过焦墨。另外,中国现代画家张仃也画。

每个人画焦墨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样,都是有意识去研究一下,但是并不深入。因为焦墨太难了,不容易出效果。一般的书画市场上,往往有颜色的、花花绿绿的画行情比较好,焦墨山水画一般人看不懂,欣赏不来。但是我的画不走市场,不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追求艺术、追求耐看。

羊城晚报:文学、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刘国玉:我的主业是画画,诗词和书法是辅助。但是诗词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我丰厚的营养,是绘画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书、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作为画家如果不懂得欣赏诗词,不会书法,那么他的画一定会减少几分韵味。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书法的笔墨精神也是不能缺失的,这也说明它们之间是分不开的。所以我认为,这三者缺失其中之一都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家,更别提大师了。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策划:孙爱群 陈桥生
监制:邓琼 蒋铮 吴小攀
统筹:朱绍杰 何奔 付怡
执行:周欣怡 文艺 彭灏明 黄宙辉 孙磊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编辑 | 文 艺
校对 | 朱艾婷

编辑:文艺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