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土
母亲走了,上天拜佛去了,享寿八十九岁。难以抑制悲痛,一时竟泪流满面,往事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耳边不由回响起母亲常挂嘴边的话:善待,必有福报!
昔年母亲嫁入方家时,仅有借来的一张门板当床,家徒四壁,生活的艰辛自是难以言表,但母亲与父亲依然不离不弃,生儿育女,甘之如饴。
记得孩提时代,母亲说过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嫁给你爸,最大的福气,就是天赐两位老人让我服侍。善待好了,将来全家必有福报。”这话对我们小屁孩来说怎能理解呢?可我记住了,稍大点我依然是将信将疑。
当时父亲到乡镇去教书,家里有八个孩子要抚养,还有两位老人要侍候,皆是母亲一人操劳。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要没日没夜做裁缝补贴家用,母亲虽辛苦却从不埋怨。两位年逾七十的老人,我称呼为“内老祖母”和“外老祖母”。其中一位两眼失明,不能自理,另一位虽能走动,却疾病缠身,手抖得厉害,干不了什么活。
每次用餐,母亲不让我们小孩子盛粥,她一定是先捞两碗干饭给两位老人,再捞半碗给最小的弟弟,我们大一点的孩子只能喝上能见底的稀粥,母亲自己喝的全是粥水。其实那时我还不满十岁。就这样日复一日,除了两位老人,我们个个面黄肌瘦。
一次,我饿得实在受不了,突然吼叫起来:“我们是大孩子,可我们正在长身体,老人都快死了,凭什么还要这样服侍呢?”母亲怕老人听到,将我拉到屋外,轻声细语地说:“老人时日无多,就该好好侍候。你们小孩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了,还怕没干饭吃吗?”又说,善待老人,必有福报,不许我再说傻话。我点点头,可还是忍不住哭起来。母亲依然一如既往地服侍老人。
小时候家里尽管穷,可还有更穷的。每次中原闹水灾或旱灾,家乡就会出现“讲普通话”的乞丐。记得母亲吩咐过:“凡乞丐乞讨到咱家,施点什么都行,一定不能让他空手走。”真的不可思议,母亲啊,我们小孩子跟您要一分钱买粒糖吃,如果不是生病,您就从没给过,现在宁愿给那些讨饭的!母亲耐心开导我们,说:“乞丐是没办法才出来讨的,善待他们胜过求神拜佛,来日方长,今后必有福报。”在吃番薯都找不到皮的年代,母亲如此乐善好施、慈悲为怀,实在可敬可颂。
在那个年代,瘦弱的我居然嗜好喝起油灯里的煤油,以此充饥。当然每次都免不了遭母亲一顿痛打。记得有一次,远亲捎来绿豆饼孝敬老祖母,我们小孩也有口福,我吃完竟冲着母亲放出狠话:“将来赚到钱,一定在外面把饼吃个够,才带回家。”
这话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却是当时现实的窘境。家里人多,偶有饼吃,一块饼必须切成八小角才够分配。那个味道呀,格外的香!每次我只能分到一小角。有时放入嘴里没等品尝就不小心咽下去了,连塞牙缝的渣都没有,这便惹得我冲着母亲发狠。有时舍不得吃,竟被最小的弟弟抢去,不给他还哭闹。当然我也抢过姐姐的。兄弟姐妹时常为吃而大打出手,也时常因大打出手而遭母亲用“竹叉”狠打。不过,最吃亏的总是哥哥和姐姐。
那时日子过得缓慢,让人感觉盼不到头。母亲的脸发青又发白,时常出现贫血症状,那是严重的营养缺失所致。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考上了美院,家里日子渐渐变好,母亲身体方得好转。两位老祖母先后过世,一位走时83岁;另一位失明的外老祖母,活到了97岁才寿终正寝。母亲这才算卸下肩头重担。母亲倾尽一生用“善待与福报”对我们言传身教,她所说的话全灵验了。晚年的她看到子孙满堂,个个孝顺,人人出息,心情乐开了花。
母亲啊母亲,您这一生享福了没有?为儿只知道您大半辈子受尽了苦难。而您之所以既苦也甜,完全顺应了潮汕人一句俗语:田螺为仔死,为得仔来无自己。您靠的是“行善积德,福荫子孙”的人生观念,您留下了“善良仁义、乐善好施”的处世之道,这些将成为子孙后代受用不尽、取之不竭的精神瑰宝,也让我们子孙永无止境地缅怀和思念!
——写于2023年7月5日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晓楠
校对 | 周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