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杨义先生逝世:用毕生精力绘一幅壮阔的中国文学地图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发表时间:2023-06-17 00:22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孙磊  2023-06-17
总结杨义先生的学术理想,可以用“三通”概而言之,即古今文学的贯通、中华文学的融通、中外文学的互通。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原所长、民族文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文学评论》原主编、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杨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15日晚21点46分在珠海去世,享年77岁。

遗体告别仪式定于6月19日上午9:30在珠海市殡仪馆泰山厅举行。

杨义,1946年生,广东电白人。1965年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1970年分配到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工作,工人、宣传干事。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文学硕士学位,在唐弢、王士菁等先生指导下,以鲁迅为研究对象,撰写了二十多万字的硕士论文。

1998年在香港推出《鲁迅作品精华》。担任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后,杨义对该书所有点评进行脱胎换骨的修订和深化,点评的篇幅,由原来的三四万字拓展为近20万字,2014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还原真实鲁迅,揭示了鲁迅思想和文学的精髓。此外,还有《鲁迅文化血脉还原》(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等。

1981年8月,杨义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鲁迅研究室当助理研究员,1985年为副研究员,1989年为研究员。在这十年间,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为此阅读两千多种小说。经过十年苦功,最终完成150多万字《中国现代小说史》。这部著作成为杨义先生的成名作。

杨义先生在学术研究方面充满理想,积极开拓,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追求中,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史》《20世纪中国文学图志》《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国叙事学》《中国古典文学图志》《楚辞诗学》《李杜诗学》《读书的启示》《文学地理学论集》以及《杨义文存》、“先秦诸子还原系列”等60余种图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20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顾毓琇全集》《中国文史经典讲堂》等书籍19种,逐渐实现自己“从古今贯通到激活先秦诸子智慧”的梦想。

总结杨义先生的学术理想,可以用“三通”概而言之,即古今文学的贯通、中华文学的融通、中外文学的互通。

在思想文化综论中,杨义提出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三原则:一是在原本比较重视时间维度上,强化空间维度;二是在文化中心动力的基础上,强化“边缘的活力”;三是从文献的验证中,深入到文化意义的透视。其中有两条重要方法:一曰破解精彩,另一曰追问重复。由此所重绘的文学地图,是一个现代东方大国与世界对话和交往的升级版的文化身份证。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校对 | 赵丹丹

编辑:孙磊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