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唐利娜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除署名外)
6月16日,“九十九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共赴荣光”黄埔军校建校99周年主题活动举行。本次活动由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辛亥革命纪念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主办,设置了“铭记历史”“守护文脉”“传承精神”三个环节,回顾黄埔军校99年光辉历程,发挥红色纪念馆的力量,培育时代新人,赓续精神血脉。
主题宣传片《铭记》首发
黄埔军校建校99周年主题宣传片《铭记》在活动中首发。该宣传片以实景拍摄结合历史素材的方式,选取了军校建校历史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进行重点展示,带领观众回顾军校走过的九十九个春秋,展现黄埔军校光荣不朽的革命形象与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影片通过青年的视角,用镜头穿行于黄埔军校纪念馆中不同的场景与文物,让观众跟随青年的脚步,重览英雄留下的革命印记;跟随青年的目光,瞻仰先辈用生命塑造的丰碑;感受黄埔军校历久弥新的魅力和浓厚的历史底蕴。
一批珍贵文物藏品
近年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加大了黄埔军校相关文物藏品的征集力度。目前,该馆已完成两批次的藏品征集流程,共征集藏品139件(套);征集藏品包含“民国陆军军官学校‘学’字出入证”“1926年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印《廖党代表演讲集》”等反映黄埔军校在广州本部时期使用的徽章及相关文献,以及黄埔一期生在抗日战争中使用过的毛毯等革命文物。
在黄埔军校建校99周年之际,社会各界向该馆捐赠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藏品和历史资料。包括: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捐赠的《1948年陆军军官学校廿一期同学录》;张智先生捐赠的《黄埔日刊》《北伐画史》;周刚先生捐赠的黄埔军校一期曹利生先生遗物;王少腾先生捐赠的1926-1927年出版的《东方杂志》;曹雪源女士捐赠的《周恩来给云屏信札》等。
这些藏品和资料,对于进一步丰富该馆的文物馆藏资源,深化黄埔军校红色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其中,《黄埔日刊》作为黄埔军校的机关报,所登载的内容较全面反映了广州时期(1926-1930年)黄埔军校的教育、生活、思想等各方面,是黄埔军校发行的历史最为悠久、发行区域最广、发行量最高的报刊;
黄埔一期生曹利生遗物包含有《198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发给曹利生起义人员证明书》、曹利生黄埔军校同学会通讯录、曹利生《牢记中山先生北上的教诲,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富强而奋斗》手稿等珍贵资料。
这批资料中还存有一份20世纪80年代《黄埔军校旧址重建征求意见示意图稿》,这是鲜有反映当年黄埔军校校本部重建的珍贵资料。
系列主题研学项目启动
1925年,广州革命政府发起两次东征,打败陈炯明等军阀势力,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统一和巩固,为北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主力的革命军,纵横驰骋于东征战场,为国民革命立下不朽功勋。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东征战役中不仅积极进行革命宣传、组织开展工农运动,还直接参与军事指挥和战斗,为东征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深入挖掘和整合黄埔军校历史文化资源,发扬红色传统,弘扬红色文化,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开发了“到黄埔去”系列主题研学课程,于6月16日面向公众发布,并推出第一期主题研学课程“重走东征路”。
据介绍,“重走东征路”主题研学课程,以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东征战役为主题,紧密围绕黄埔军校两次挥师东征中的各史迹点展开,聚焦惠州、梅州、潮州、汕头等地与东征相关的史迹点,深度挖掘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黄埔师生在各地留下的革命印记,结合当地的乡土民情,通过主题剧场、定向探索、革命后人寻访、电台播报等创新方式,将重走革命事迹与党史学习教育、思政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相结合,以创新教育活动方式讲好红色故事,探讨革命精神的传播与传承薪火的意义。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文 艺
校对 | 桂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