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朱绍杰(除署名外)
视频/彭灏明 戚容源 唐德荣 彭泽祥 暨晴 陈贤宇
【走进工作室】
春日午后,鸟语花香。一座极具岭南特色的镬耳屋,坐落在佛山禅城区祖庙街道福宁路祥安街,这正是拥有上百年历史的佛山鸿胜馆。
走进馆内,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有灰塑、木雕、砖雕装饰在建筑之上。大堂上方高悬“鸿胜祖馆”的牌匾,香案上供奉着祖师爷张炎的雕像,侧面墙壁则悬挂着鸿胜馆历代先贤及世界各地鸿胜蔡李佛同门照片。
墙上一对门联——“英棍飞腾龙摆尾,雄拳放出虎昂头”道出了蔡李佛拳法的英武勇猛。大刀、长棍、木人桩、醒狮头……馆内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器械,让人肃然起敬。
在记者走进佛山鸿胜纪念馆时,馆长黄镇江正在为顺德区碧桂花城学校的小学生们演示蔡李佛拳的抱拳礼和马步。学生们兴致颇高,津津有味地看着,学得有模有样。
黄镇江是蔡李佛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告诉记者,作为佛山鸿胜馆馆长,为前来研学的学生和自主报名的学员们传授蔡李佛拳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
尽管已经73岁了,他每周五晚和周末还是坚持到馆内教授学员们练拳。他希望把蔡李佛拳继续发扬光大,让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下去。
自小结缘 武德贯穿始终
黄镇江回忆起自己与蔡李佛拳结缘的往事,感怀之情溢于言表。由于他外公与鸿胜馆的几个教头是朋友,他自小就听外公讲述蔡李佛前辈们的侠义故事,逐渐迷上了蔡李佛拳。
1967年,17岁的黄镇江还是一名打铁匠,由外公出面,他开始师从鸿胜馆第三代传人霍康、何义正式学习蔡李佛拳。
“光是马步就要扎三四个月,师父认为你扎得稳了,才教其他招式。那时天天晚上练,把家里的街砖都踩烂了。”黄镇江说,师父反复强调,“一定不能忘记基础,基础在,招式就在。基本功练得好,打出去的招式才标准。”
讲到兴头上,黄镇江一边回忆往事,一边向记者演示招式:“蔡李佛拳术讲究腰、膊、腿、手的合力,出手要力贯拳、掌、指,打出去要像飞砣一样。力用得好,本来只有100斤的力,打出去可能有120斤甚至150斤的效果!”
快速灵活,每出一拳,步法都会变,“长桥大马”“大开大合”“偏身对敌”都是蔡李佛拳的特色。黄镇江说:“然而从拜师那日起,师父就说学武术不打架,不惹是生非,这让我终生受用。”黄镇江将师门定下的规矩延续至今,“心术不正者,我们一概不教。学武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或者和对手切磋。习武之人要把武德贯穿始终。”
1998年,政府部门修复太上庙并将其作为佛山鸿胜纪念馆。黄镇江受邀回馆教拳,之后被推举为佛山蔡李佛鸿胜馆的馆长。这馆长一做就20多年。
直到现在,黄镇江坚持在鸿胜馆教授蔡李佛拳,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近年来,他与同门商量,合力将蔡李佛拳套路招式等整理成了图、文、视频并茂的拳谱。
在他的电脑里,二十四步标马、连环拳、平拳等套路都已整理成详细的文件存档。“过去师父传授套路都是言传身教,现在我们把这些编成文图记录下来,让老祖宗传下来的拳法不要丢失,成为标准化套路,以后也能更好地与现代接轨,让后辈的学习和继承更便利。”黄镇江说。
列入非遗 红色血脉传承
站在鸿胜纪念馆陈列室内,一张张历史图片和一件件馆藏实物向我们诉说着鸿胜馆弟子为捍卫家园,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峥嵘岁月。
陈列柜中展示着一把抗日战士使用过的大刀。黄镇江告诉记者,1937年,上海举行抗日大刀术选拔活动,佛山鸿胜体育会理事陈艺林演绎的刀法最终被选定为向全国推广的“抗日大刀法”。
“这套‘抗日大刀法’便是来自蔡李佛‘拦门寨大刀法’。简单实用,正好利用蔡李佛刀法走偏身、击要害的特点克敌制胜。”黄镇江为我们讲述道。
蔡李佛拳是我国传统拳术中的“南拳”之一,运用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家拳法之所长,结合自身的特点,由陈享于1836年整理创新而成。2008年6月,蔡李佛拳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黄镇江介绍,张炎于1851年在佛山创立鸿胜馆,这是佛山第一个公开挂牌招收弟子的武馆,也是中国成立时间最长、人数最多的武馆之一。自那以后,鸿胜馆培育了一代代武林英才,多名蔡李佛弟子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蔡李佛拳因此被称为“红色拳种”,鸿胜馆也被叫作“红色武馆”。
在黄镇江看来,如果没有“三不教”的馆规,就没有后来的“红色武馆”。
在清末民初之时,工人大量失业,社会动荡不安。张炎定下“三不教”馆规:即“官吏不教,土豪恶霸不教,流氓地痞不教”。
“鸿胜馆弟子主要以社会底层劳动者为主,他们练武的目的,一是强身,二是免受土豪恶霸的欺侮,这也为他们日后投身革命打下了基础。此外,他们除了使用刀枪棍剑这些常用器械外,扁担、算盘、板凳等日常生活用具也能成为器械,这是蔡李佛拳和其他拳种很大的不同点。”黄镇江说。
守正创新 尝试走向市场
2021年7月,一部名为《鸿胜馆》的红色功夫粤剧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引起轰动。2021年11月,粤剧《将军令》也在佛山首演,演绎鸿胜馆武师投身革命的英雄事迹。
“对于蔡李佛拳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正创新。”为了适应时代,蔡李佛弟子都在寻求新的发展。黄镇江认为,鸿胜馆的故事编成粤剧,对年轻一辈的教育很有帮助,“相信未来蔡李佛拳一定能通过荧幕让越来越多人知晓”。
据黄镇江介绍,将武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方面,佛山鸿胜馆算是抢占了先机。“我们从2015年年底就开始组建武术队,大大小小表演都有几百场。‘武术进校园’也是从1999年就开始,如今教的学校越来越多,不单只是教武术,也会教他们醒狮。”
黄镇江告诉记者,一个完整的武馆有三宝,包括武术、跌打、醒狮三种,缺一不可。其中“跌打”既是蔡李佛拳实用性的体现,也是与时俱进的路径之一。
据黄镇江介绍,鸿胜馆副馆长梁旭勇就对蔡李佛武术文化的市场化进行了尝试。他在2011年创办功夫推拿馆“鸿胜堂”,意在以医养拳,提供功夫推拿服务、医药制作和跌打推拿培训,“不仅推出‘鸿胜三宝’——活络油、活络贴、万应膏,同时让推拿从师徒相传走向市场,面向群众,让更多人受惠。现在已经在佛山开了7家连锁店”。
海外传播 学员已超千万
在鸿胜馆大堂右侧的一面墙上,显眼地张贴着上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蔡李佛同门的照片。实际上,佛山鸿胜馆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武术组织之一。早在咸丰初年,张炎就到香港设馆授徒,其弟子也先后在香港设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鸿胜馆被查封,大批武术家被迫流亡海外。
如今,蔡李佛拳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枝散叶,鸿胜馆开到了世界各地,全球学员超过1000万,堪称世界武术的一大宗派。
“蔡李佛拳对‘根’文化十分重视,也讲究‘尊师重道’。”黄镇江说,佛山鸿胜馆是世界蔡李佛弟子认同的祖馆,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弟子回到鸿胜馆寻根祭祖。“如今,蔡李佛拳在海外不仅是华人在传承,还有不少外国弟子也将蔡李佛拳的招式和精神传递下去。”
“英棍飞腾龙摆尾,雄拳放出虎昂头。”这一对联是世界各地鸿胜分馆共有的标识,也向世界彰显着蔡李佛拳一招一式中的精神气势与文化精髓。
【艺 谈】
▶▶传承新时代的“侠义精神”
羊城晚报:在蔡李佛拳的传播和群众普及程度方面,还有什么提升空间?
黄镇江:洪拳和咏春拳都有代表人物,像黄飞鸿、李小龙、叶问等,它们在影视剧的推波助澜作用下,广为人知。蔡李佛拳一直讲求的是团体的发展,而不是突出个体。但是通过影视剧让传统文化广为传播却是一个路径,这需要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来。
目前已经有鸿胜馆相关的粤剧搬上舞台,我们也在筹划几个关于佛山鸿胜馆历史的剧本,希望在大力推动影视产业之际,更好地把佛山武术传统文化宣扬出去。
羊城晚报:有人认为“传统武术只是套路表演不能实战”,对此您怎么看?
黄镇江:首先,在当今时代,习武不是用来打架的。我的师父也教导我,学武术不打架。鸿胜馆也一直有规定,不教心术不正之人。
其次,蔡李佛拳是冷兵器时代两军对阵发展起来的,用来保护自己制服对手一种积极手段,每个招式都是经历过实战后传下来的。
但是如今,我们不需要用于对抗了,武术变成了套路,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要把武德贯穿始终,传承其中的精气神显得更为重要。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出品人:杜传贵 林海利
策划:孙爱群 陈桥生
监制:邓琼 蒋铮 吴小攀
统筹:朱绍杰 何奔
执行:周欣怡 文艺 彭灏明 黄宙辉 孙磊
海报设计:唐欣怡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校对 | 黎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