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首次进京展演,展现华侨妇女海外奋斗史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3-05-08 08:39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3-05-08
这出戏可能对广东文化的展现,打开了一个舞台的窗口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林楷虹
图/薛才焕

5月6日、7日晚,国内首部华人女性群体劳工史的舞台作品——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向观众展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华侨妇女海外奋斗史。

至此,“曾小敏粤剧艺术全国巡演(北京站)——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展演”圆满收官。

该作品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粤剧院演出。

一级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曼君执导,一级导演莫非担任编剧。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领衔主演。岑海雁、朱红星、翟春燕、唐思果、冼鉴棠等名家新秀联合主演。

讲述三水女儿“下南洋”传奇故事

2015年10月2日,中国最后一位“红头巾”黄苏妹,在过完105岁寿辰不久后安然辞世,一段关于三水女儿“下南洋”的时代传奇画上了句号。

2017年,一部以三水“红头巾”为创作题材的大型现代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正式启动。三年历经30余次易稿,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于2020年8月24日首演,收获了大批年轻观众的追捧与热爱。

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以粤剧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演绎着这段永不飘逝的关于“红头巾”的回忆——

她们远渡重洋,肩挑手提,扛起了家庭的重任,搭起了高楼大厦,让小渔村一跃而成“狮城”;她们头顶一方红头巾,挥洒着青春,流淌着汗水和泪水,将这头顶的“一抹红”烙刻在新加坡历史的史册里、“狮城人民”的记忆里。

三水女儿“带好”——曾小敏,则带着广东粤剧院的一众名家新秀,带着《三水女儿·红头巾》,从广州出发,到武汉、上海、佛山、东莞、珠海、深圳、北京……

以她们独有的魅力,粤剧特有的岭南风情,将尘封已久的一段波澜壮阔的华侨妇女海外奋斗史展现在今人面前,为观众描摹出这群女性的爱与哀愁,让历史与当下在剧场中共鸣,让观众在哀叹与心疼中滋生敬意,从而喜欢上这群极具个性的女性。

打开展现广东文化的一个舞台窗口

在北京演出时,红头巾“带好”的饰演者曾小敏,以粤剧独特的唱腔和身段,用一剧诗情演绎南洋往事,领红巾一片尽展女性力量。她将真情融于角色,成功演绎了“带好”从被迫去国离乡的弱女子,成长为新加坡“红头巾”新一代领头人的艰辛历程,令观众印象深刻。

当谈及“带好”这个人物的塑造时,曾小敏坦言:“在一次次的剧本细读、一次次的排练中,我越来越能深入‘带好’的内心世界。肩膀上的重担、内心的强韧和性格的隐忍,使得‘带好’内心浩瀚如海,默默消化了一切的不平。她的咬紧牙关、默默行动,正好诠释了‘苦挨’的归宿和意义。她挨得苦,多难都要挨下去;她是‘带好’,她一定能带来好!”

“三水女人承担起来的对生活的责任、对传统美德的褒扬,是值得我们从文化源头上,去打量我们构架于中国文化的那种结构和体系的;‘红头巾’的人生哲学状态、人生哲理状态,使得我们的中国戏曲在表达这一类人物关系、人物像和人物行动的时候,能够更具有一种诗性的美。”

导演张曼君表示:“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讲的是一个中国故事,表现的是人类的精神,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上去认知‘人面对世界’的和解与美。我觉得,这出戏可能对广东文化的全面展现,打开了一个非常美丽的舞台的窗口。”

观众感动之余向“红头巾”致敬

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首次进京展演,收获了众多观众的赞誉。

“这是个突出女性奋斗的故事。”被预告吸引而来的付先生,带着女儿付君瑶一起来观演,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看粤剧。剧中,三水女儿们为了家人远赴异乡,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让父女俩备受感动。

“这群女人太了不起了!”观众刘先生竖起大拇指说,“她们居然在‘下南洋’那种难以想象的艰辛困苦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还赢得了国际的尊敬和认可,真的非常难得!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对她们的致敬!”

“这是非常有南方气质的一出戏。”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张同学说,“剧中,无论是舞台上各种水的表达,还是三水女儿们的故事与命运,总让我不由自主想起导演说的那句‘女人如水,上善若水’。这部剧结尾的处理也很有意味,千帆过尽后的坦然、释然,留给了观众一种余音绕梁的美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黎存根
校对 | 赵丹丹

编辑:黎存根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