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重磅世界艺术主题展亮相粤博!《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展览4月28日开幕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发表时间:2023-04-27 23:44
羊城晚报•羊城派  作者:黄宙辉  2023-04-27
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绘画的发展盛况,浓缩体现了19世纪异彩纷呈的欧洲艺术。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粤博宣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贺全胜

4月28日,《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展览将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开幕。

此次展览规模盛大、展品种类丰富,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在中国的首次集中亮相,不仅向公众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绘画的发展盛况,更浓缩体现了19世纪异彩纷呈的欧洲艺术。

展览将开放至8月20日。

《沉船浮标》等珍贵展品亮相

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正值英国工业革命的鼎盛时期,社会的繁荣滋养了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各种艺术思潮缤纷涌现。

诸如在绘画中巧妙表现光和色的浪漫主义风景画大师威廉·透纳,掀起一股时代新风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以及使英国美术开始具备精雅气质的古典主义绘画实践等,艺术家们的创新探索和杰出成就为英国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在服饰领域,维多利亚女王的穿扮风尚始终是英国中上层阶级女性的恒定标杆,朴素典雅的裙装、哀悼首饰和考古珠宝等展示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审美态度和生活风尚的变迁。

同时,在贸易全球化的影响下,频繁的贸易往来塑造了无数融贯东西特色的艺术品,它们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风华润彩融光,生动述说着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广州和利物浦,都是当时世界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此次展览以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下属的沃克美术馆、苏德雷博物馆、利华夫人美术馆和世界文明馆精选近100件珍贵展品为依托,并联合粤博和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外销精品及中国丝绸博物馆甄选藏品,展出油画、水彩画、雕塑、服饰、珠宝和瓷器等多项品类。

通过“城事乡思”“匠星璀璨”“古风新尚”“融贯东西”四个章节,展现了维多利亚时代绝妙多样、开放共融的杰出艺术成就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魅力。

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欣赏到威廉·透纳的《沉船浮标》、爱德华·约翰·波因特的《忠诚至死不渝》、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的《悄悄话》等珍贵展品。

在“家门口”欣赏世界艺术主题展览

近年来,粤博积极发挥博物馆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以展览为载体,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先后与美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文博机构开展展览交流,通过展览加强中外文化的合作交流,为世界文明开展对话提供文化舞台。

粤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展览是该馆继举办《重返巴洛克——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绘画展》《从伦勃朗到莫奈——欧洲绘画500年》等世界艺术主题展览后,努力满足观众渴望在“家门口”观看高品质世界艺术文化展览的又一生动成果,也是中英两国博物馆等相关机构在文化合作上的一次重要握手。

【部分展品赏析】

一、《沉船浮标》(作者:威廉·透纳,绘制于1807年,再创作于1849年)

威廉·透纳是英国绘画史上的天才人物,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西方艺术史上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他因对光线的把握和对色彩的巧妙运用,被后人奉为印象派的先驱。

《沉船浮标》创作于1807年左右,42年后,已经74岁的威廉·透纳耗费6天心血将其重新完成,并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艺术期刊》称其为“透纳晚期最好的作品”。

作为透纳的超级仰慕者,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将此画作描述为“在他高贵的手忘记其灵巧之前所画的最后一幅油画”。

透纳的许多画作都表现了航海灾难和暴风雨场景。《沉船浮标》展现了他对海洋的热爱,以及对海洋力量的认知。画面中天空被双彩虹占据,一道闪光照亮了中间那艘船只的船帆,而左边船只上身影模糊的人似乎已陷入危险。

海上的浮标通常被用来警示危险水域,透纳在这里加入这些浮标,强调了人类面对无情大自然的无能为力。此画作既是其热爱大海的写照,也可以看作是对生活本身的总结与思考。

二、《叼着拖鞋的狗》(作者:埃德温·兰西尔,1848年)

埃德温·亨利·兰西尔是一位杰出的动物画家,不到30岁就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正式院士。是维多利亚女王最喜爱的画家。

在结婚的前一年,女王委托他绘制了一幅她自己的肖像,作为送给阿尔伯特亲王的礼物。在维多利亚时代,他曾多次受邀为王室和贵族饲养的动物画像。兰西尔擅长通过对动物姿势和行为的观察来精准地刻画动物特征。

这幅作品中,他把狗的毛发纹理以及站姿都刻画得惟妙惟肖。通过使用粗大笔触和小的白色斑点来创造纹理和色调,画家成功地捕捉到了这只猎犬毛绒绒的效果。

这只忠犬嘴里叼着一只拖鞋,走到门口等待主人回家。在整个19世纪,这种表现犬类忠诚的场景非常流行。

《叼着拖鞋的狗》是为贝德福德公爵和公爵夫人所绘制,他们是兰西尔的密友和赞助人。维多利亚女王也是他的赞助人之一,经常聘请他为她心爱的宠物狗和马作画。

三、《忠诚至死不渝》(作者:爱德华·约翰·波因特,1865年)

波因特是维多利亚时代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大量的历史宗教题材画作以及世俗风格作品。他的油画着意于唯美情调,在题材上多取材于希腊神话,迎合了世俗审美,极具观赏性。

这幅作品描绘了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摧毁庞贝城的场景。前景的地面上散落着硬币和其他贵重物品,背景是人们试图从废墟中逃生并抢救财物。在这样的慌乱当中,一位罗马士兵尽管眼神充满恐惧,却依然坚定地站在他的岗位上。

这个主题取自爱德华·布尔沃·利顿于1834年创作的著名历史小说《庞贝城的末日》。书中这一事件的灵感来自于庞贝城挖掘中发现的一具罗马士兵的骨架。

这幅画是波因特最著名的作品,被其他画家多次复刻。它所传达的对职责的绝对奉献精神,让它成为维多利亚时代最著名和最令人钦佩的绘画之一。(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晓楠
校对 | 周 勇

编辑:陈晓楠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