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迎秋、咬秋、晒秋……这份立秋的诗意请收下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刘颖颖 发表时间:2020-08-07 09:37
分享到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紧接着款款而来。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天,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节点,也掀开了秋天诗意的序幕。

  “迎秋”:宫廷排场民间风雅

  古人晒物过立秋。资料图

  “秋”最早出现于《殷虚书契后编》,其中的甲骨卜辞写道:“今秋我入商”。立秋意味着夏秋之交,因此,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气。

  据《礼记·月令》记载,在周代,每逢立秋这天,天子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设坛迎秋,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在汉代,官方迎秋的程序更讲究排场。《后汉书·志·礼仪》说,立秋当天,百官都要换上皂领白衣,在西郊迎接第一阵秋风。仪式结束后再换绛色朝服,一直要穿到立冬。

  到了宋代,迎秋变成了一种颇为风雅的仪式。据《梦梁录》记载,宫廷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等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树应声落下一两片叶,以寓报秋之意。《东京梦华录》记载,立秋那天,北宋的东京满大街都是卖揪树叶子的,“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还有人习惯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以平安度秋。

  立秋也寓意着丰收季的开始。如今,在湖南、江西、安徽等部分地区的村庄,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久而久之演变成名为“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在江西婺源篁岭古村,晒秋是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已经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都吸引许多游人前来赏秋拍摄。

  “写秋”:悲和喜都是文人时尚

  秋天的启幕,开启了文人墨客的灵感。古往今来,在许多诗词中,“伤春悲秋”都是时尚的主题。

  唐代诗人李益在立秋当天揽镜自照,感慨韶华不再,写道:“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而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更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抒发伤感情怀,给“秋”字更增添了一份惆怅。

  就在众多诗人纷纷“悲秋”之时,唐代诗人刘禹锡却“不走寻常路”,在诗人朋友圈中脱颖而出。《秋词二首》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他的眼中,秋天比春天还要生机勃勃、令人振奋。这首诗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作。

  清代余省《种秋花图》(局部)。资料图

  立秋带来丝丝寒意的同时,独特的秋日美景也相伴而来,成为了诗人笔下的好素材。无论是刘瀚的“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还是范成大的“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闲适的情境当中。而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秋天风光中道出悠然自在的心境,更是让后人倾羡不已。

  “吃秋”:这一天有理由大快朵颐

  “立秋之日凉风至”,熬过炎炎夏日,人们更容易产生食欲。因此,立秋的许多民俗也多与饮食有关。

  从清朝开始,民间有一项“时髦”的风俗,就是在立秋这天用悬秤来称体重,然后将此时的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胖瘦。若体重减轻就叫“苦夏”,然后就得“补”。清代《京都风俗志》中写道:“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这就是“贴秋膘”的由来。

  俗话说:“秋季补的好,冬天病不找”。贴秋膘在北方尤其盛行,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可谓都是实打实的“硬菜”。

  许多民国文豪都热衷于“贴秋膘”。汪曾祺在《贴秋膘》中写道:“北京人所谓‘贴秋膘’有特殊的含义,即吃烤肉……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顾客用长筷子平铺在炙子上烤。”张恨水在《说北京》里写道:“各人在甑上占一块小地盘烤肉……偶然交上一句话:‘味儿不坏!’于是做个会心的微笑。”如此接地气的吃法,是美食家无疑了。

  除了“贴秋膘”,立秋还有“咬秋”的习俗。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在江苏等部分地区,人们习惯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乡村,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围坐在一起吃西瓜,感受到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结语:“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虽然立秋代表着传统意义上的秋天开始,但此时三伏天仍未过去,可能会有“秋老虎”的预警,还是要注意适当的防暑。在“贴秋膘”的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避免上火或消化不良,健康度秋。

  (综合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晚报、新华网等)

编辑:空明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新政助推海南旅游复苏提质、领跑全国

  • 精准扶贫交出满意答卷,广州文旅帮扶梅州两村摘“贫困帽子” 2020-07-01
  • 广东首个“历史文化游径体验日”活动受游客青睐3天逾3万游客踏上广东游径之旅 2020-07-01
  • “驿动的心” 带动乡村游、民宿游火起来 2020-05-13
  • 玩遍增城|亲测9条康养洗肺精品线路,诗意何止在远方 2020-04-29
  • 14家广东5A景区节前恢复开放!快来看哪些门票有优惠 2020-04-29
  • 疫后旅游业:微度假成主旋律,自驾游和短途高铁游受青睐 2020-03-28
  • 【春光好·春茶篇】品香茗,访茶之旅已在望 2020-03-23
  • 访谈 |后疫情时代,民宿业能更早迎来春天吗? 2020-03-14

试驾广汽传祺第二代传祺GS4:脱胎换骨

  • 广汽丰田累计产量达到500万台 2020-08-05
  • 广汽本田多车型领跑最新保值率排行 2020-08-05
  • 广汽菲克:将加快电动车产品的导入 2020-08-05
  • 爱玛“豪华锂电”战略出台 科技+时尚深耕华南市场 2020-08-05
  • 广州发布氢能产业规划 广汽首批氢能源车年内跑起来 2020-08-05
  • 捷达SUV三十而立版上市 售价9.98万-12.18万 2020-08-05
  • 内饰外观颜色曝光 凯酷(ALL NEW K5)提供5种车身颜色 2020-08-03
  • 重磅新车丨凯迪拉克新增两款CT6 28T车型 2020-07-30

国外科技巨头财报对比!亚马逊营收超889亿美元,增长40%

  • 第五届华南国际电动车展开幕:品质、创新、外贸成关键词 2020-08-06
  • 小电科技独家合作入驻广州正佳广场,加速覆盖地标性商业综合体 2020-08-05
  • 全球移动基站供应商排名!华为今年有望超越爱立信成第一 2020-08-04
  • 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恒生活AT智能货柜构建智能零售新业态 2020-08-04
  • 乐视网退市后新增11条被执行人信息 涉及标的超1.15亿元 2020-08-04
  • 假的!微软回应:没有抵制从华为阿里跳槽来的同事 2020-08-04
  • 中国企业站6席!2020全球十大独角兽公布 2020-08-04
  • 都被判侵害用户个人信息!腾讯与抖音的态度完全不同 2020-07-31

艺术惠民|逾220万人次观看!2020年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落幕

  • 大湾区水彩创作实力军集体亮相 2020-07-29
  • 樱花文旅的千亿未来 2020-07-29
  • 全国第一个!广州打造权威超高清内容征评平台并启动征评活动 2020-07-29
  • 大师艺术课|如何破译岭南工艺密码?名家教路:可用“加减乘除”四字诀! 2020-07-26
  • 速递一份暑期福音,广州各大图书馆扩大开放服务范围啦! 2020-07-26
  • 八十奖项来“选美”!第二届“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评选启动 2020-07-17
  • 传递关爱,弘德立人 2020-07-06
  • 大馆带小馆!广州艺博院与高剑父纪念馆共同弘扬岭南美术精神 2020-07-05

明天立秋,你会贴秋膘吗?

  • 三伏到了,中秋还会远吗 2020-07-28
  • 月饼来争艳,哪款你会爱? 2020-07-28
  • 到始兴水晶寨,赴一份鲜美红嫩的杨梅之约 2020-06-01
  • 【美食】颜值实力双双在线,苹果诱惑你抵挡得住吗? 2020-05-14
  • “三南”佳肴 鲜而不同 2020-05-07
  • 又到一年春茶开采季,春茶价格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2020-04-01
  • VR全景、外卖优惠……星级酒店美食 为求“带货”花样百出 2020-03-27
  • 爱吃辣?麦当劳9.9元辣堡不限次! 2020-03-24
金羊图库
  • 山东济宁:微山湖荷叶变宝助农增收
  • 山西迎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过程
  • 首届郑州食品博览会:民众扫码入场
  • 重庆:动物避暑有高招
  • 四川仁寿:道路安全“织网人”
  • 安徽庐江:科学治理水环境 水清岸绿百姓乐
  • 台风“黑格比”袭击浙江乐清 城区洪涝严重
  • 北京高温再破纪录 市民遮阳出行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商务部: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呈现趋稳态势
2020-08-07 09:24:44
爆炸或损失150亿美元!黎巴嫩紧急搜救,限4天“破案”
2020-08-07 09:13:40
美国俄亥俄州州长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
2020-08-07 09:11:21
世卫组织: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861万例
2020-08-07 09:10:50
中国梦·践行者|蔡向荣:逐梦汽车大灯照亮精彩人生
2020-08-07 07:17:46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迎秋、咬秋、晒秋……这份立秋的诗意请收下
人民网-文化频道  作者:刘颖颖  2020-08-07
“秋”最早出现于《殷虚书契后编》,其中的甲骨卜辞写道:“今秋我入商”。唐代诗人李益在立秋写道:“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紧接着款款而来。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这一天,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节点,也掀开了秋天诗意的序幕。

  “迎秋”:宫廷排场民间风雅

  古人晒物过立秋。资料图

  “秋”最早出现于《殷虚书契后编》,其中的甲骨卜辞写道:“今秋我入商”。立秋意味着夏秋之交,因此,古人非常重视这个节气。

  据《礼记·月令》记载,在周代,每逢立秋这天,天子会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西郊设坛迎秋,举行祭祀秋神的仪式,并下令武将开始操练士兵。在汉代,官方迎秋的程序更讲究排场。《后汉书·志·礼仪》说,立秋当天,百官都要换上皂领白衣,在西郊迎接第一阵秋风。仪式结束后再换绛色朝服,一直要穿到立冬。

  到了宋代,迎秋变成了一种颇为风雅的仪式。据《梦梁录》记载,宫廷会派人把盆栽的梧桐移入殿内,等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梧桐树应声落下一两片叶,以寓报秋之意。《东京梦华录》记载,立秋那天,北宋的东京满大街都是卖揪树叶子的,“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还有人习惯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以平安度秋。

  立秋也寓意着丰收季的开始。如今,在湖南、江西、安徽等部分地区的村庄,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久而久之演变成名为“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在江西婺源篁岭古村,晒秋是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已经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都吸引许多游人前来赏秋拍摄。

  “写秋”:悲和喜都是文人时尚

  秋天的启幕,开启了文人墨客的灵感。古往今来,在许多诗词中,“伤春悲秋”都是时尚的主题。

  唐代诗人李益在立秋当天揽镜自照,感慨韶华不再,写道:“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而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更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抒发伤感情怀,给“秋”字更增添了一份惆怅。

  就在众多诗人纷纷“悲秋”之时,唐代诗人刘禹锡却“不走寻常路”,在诗人朋友圈中脱颖而出。《秋词二首》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他的眼中,秋天比春天还要生机勃勃、令人振奋。这首诗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作。

  清代余省《种秋花图》(局部)。资料图

  立秋带来丝丝寒意的同时,独特的秋日美景也相伴而来,成为了诗人笔下的好素材。无论是刘瀚的“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还是范成大的“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都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闲适的情境当中。而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秋天风光中道出悠然自在的心境,更是让后人倾羡不已。

  “吃秋”:这一天有理由大快朵颐

  “立秋之日凉风至”,熬过炎炎夏日,人们更容易产生食欲。因此,立秋的许多民俗也多与饮食有关。

  从清朝开始,民间有一项“时髦”的风俗,就是在立秋这天用悬秤来称体重,然后将此时的体重和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胖瘦。若体重减轻就叫“苦夏”,然后就得“补”。清代《京都风俗志》中写道:“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这就是“贴秋膘”的由来。

  俗话说:“秋季补的好,冬天病不找”。贴秋膘在北方尤其盛行,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人家,立秋时多炖肉、烧鱼、炖鸡鸭,其肉多烹制成红烧肉、白切肉或自制酱肘子肉,可谓都是实打实的“硬菜”。

  许多民国文豪都热衷于“贴秋膘”。汪曾祺在《贴秋膘》中写道:“北京人所谓‘贴秋膘’有特殊的含义,即吃烤肉……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顾客用长筷子平铺在炙子上烤。”张恨水在《说北京》里写道:“各人在甑上占一块小地盘烤肉……偶然交上一句话:‘味儿不坏!’于是做个会心的微笑。”如此接地气的吃法,是美食家无疑了。

  除了“贴秋膘”,立秋还有“咬秋”的习俗。清朝张焘在《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在江苏等部分地区,人们习惯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乡村,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围坐在一起吃西瓜,感受到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结语:“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虽然立秋代表着传统意义上的秋天开始,但此时三伏天仍未过去,可能会有“秋老虎”的预警,还是要注意适当的防暑。在“贴秋膘”的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避免上火或消化不良,健康度秋。

  (综合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晚报、新华网等)

编辑:空明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初心印记 | “木桶理论”蕴含的协调发展理念
21:07
言谆意重 !总书记妙喻组织建设
16:54
总书记叮嘱我们“努力向前跑”
09:28
小区车辆回家要交过路费?东莞发改部门已复函 问题仍未解决
09:15
12岁少女捐髓救父一日狂吃六餐 14天增重逾10斤
09:15
张玉环:要求追究“刑讯逼供者”刑责
09:15
杭州杀妻案犯罪嫌疑人许国利被批捕
09:16
广州市发展改革委详解《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08:43
新中轴线上打开“岭南之窗” 广州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区项目明天启动
08:43
奇怪!“天降”电信电话卡 未使用却扣费近一年
08:43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