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钢
什么是“渣男”?“渣男”为什么“渣”?从科学的角度,能否给个解释?
其实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在动物界,“渣”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对配偶的不忠、不参与照料后代等方面。但直到近期,科学家们才发现,之所以会有“渣”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一种叫“后叶加压素”的激素在作祟。
改变它,或许就能改变种种与“渣”相关的行为。
只有3%的哺乳动物实行一夫一妻制
在人类所属的哺乳动物界,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物种仅占3%左右,其中大多数都是灵长类——夫妻共享一个巢穴,优先或者只与配偶交配,且雄性参与照料后代。看来,大部分动物都存在与“渣”相关的行为。
科学家在分析人类社会中为何会有“渣男”时认为,这可以归究于两性之间在社会发展中最初的分工:“男狩猎,女采集。”男性需要不断寻找、追捕猎物,成功捕获之后,又继续寻找下一个猎物;而女性出于抚育后代的需要,往往需要留守家中,负责采集果实。正是这种分工,让男性更习惯于不断地“寻找新刺激”。
这种说法,或许也部分解释了男女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别。譬如男性往往偏理性、方向感强,女性则多感性,喜欢逛街购物,喜欢语言交流——一群女人聚在一起采果子,总得聊点什么吧;而男性在追踪猎物的过程中,滔滔不绝显然会惊动猎物。
但科学家们对两种近亲动物进行了研究——草原田鼠和山地田鼠,发现它们虽然是近亲,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感情观。两只草原田鼠在交配后会形成永久的配偶关系,并共同抚育后代;而山地田鼠则不论雌雄,都没有固定的性伙伴,雌性仅仅对出生的幼崽照料两到三个礼拜,然后就会弃之而去。
山地田鼠是不是很“渣”?为什么如此近亲的两种动物却有如此明显的行为差异呢?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有关。草原田鼠生活在草原地区,生活环境较为开阔,如果它们不断寻找新的配偶,将会大大增加被捕食的风险;而山地田鼠则不然,在地形的掩护下,它们外出活动也不易被天敌发现。
深层分析发现,或许内分泌激素才是“渣”的主因
近来,科学家们更为深层次的研究发现,神经内分泌的差异与哺乳动物的繁殖行为有关。他们发现,性激素水平与个体的性欲相关,而多巴胺、去肾上腺素、苯基乙胺等决定了人们“热恋”的程度,而后叶加压素等则决定了人们对于感情的“忠诚度”。
深圳大学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的吴小燕团队在一项名为《垂体后叶加压素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中提出,不只是动物,后叶加压素与男性的配偶关系/两性关系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早期的动物模型研究发现,后叶加压素能够促进雄性个体的性行为。譬如,对于伶猴属雄性猴子,让它们鼻吸后叶加压素后,这些雄猴子会更加想和他们原本的雌性伴侣亲近。
也有研究者发现,男性个体鼻吸后叶加压素后,能够更加迅速地识别其伴侣生气的表情,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更加顾虑到配偶的感受。
有科学家甚至还尝试过给山地雄田鼠注射后叶加压素,结果发现,奇妙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原本的“渣男”竟改变了行为方式,它们即使遇到其他雌鼠的“勾引”,也始终忠诚于原配。
因此也有人将后叶加压素称为一种“婚姻激素”,因为它似乎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人更满足于一种平静、安定又亲密的关系。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哈斯·沃尔姆曾对500多名男性的后叶加压素进行编码,检测他们基因的不同形式。他发现,后叶加压素的感受体中,一个名为RS3334的基因与男人的“忠诚度”有关。
增加后叶加压素或许有利于减少这个基因的自我复制,而这个基因片段的自我复制数量越多,男人的“忠诚度”就越差,他们与伴侣的关系也越不牢靠。
而且还需要不断通过“寻找新欢”来获得新的刺激源,享受高水平激素分泌带来的兴奋感——于是,“渣男”就此产生。
目前研究仍只在动物模型上展开
但这并不能说“渣男”都是天生的,这当然也不是在为“渣男”洗白。我们还没有证据证明,那些没有RS3334基因片段的男人,一定就是忠贞不二的顾家好男人。目前关于内分泌与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研究仍然只是在动物模型身上展开。
作为已经有高度文明的人类来说,仅仅用一种类似本能的结论来解释“渣男”现象,显然并不能呈现全部真相。
人类社会是如此复杂,人类的情感是如此丰富。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史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物种,这显然是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
承诺、信任、忠诚,已成为人类为自己提出的需要坚守的底线。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否则,我们依然只是动物。
来源 | 金羊网
编辑 | 那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