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来源:求是网 作者: 发表时间:2020-02-01 09:56
分享到

  河西走廊最西侧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绿洲,名曰敦煌。这里是连接东西方的“咽喉之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千百年来,东西商贾、南北僧众,“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书写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敦煌故事”。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调研,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的高度,以敦煌文化为“典范”,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强调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这篇重要讲话篇幅不长,但内涵极为丰富,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在讲话的第一部分,总书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很有意义、很有成效;在讲话的第二、三部分,总书记从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两个方面,深刻阐明了敦煌文化的重要意义,强调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在讲话的第四部分,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增进民心相通,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在讲话的第五部分,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敦煌学研究,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深入学习领会这篇重要讲话,对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作用。

  文明交流互鉴的璀璨明珠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鲜明道出了敦煌何以来、何以美、何以重要的深厚底蕴,生动阐释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至理。

  公元前140多年,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开启了丝绸之路,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冲,敦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正是经由敦煌,古代中国文明同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文明交融汇聚、创新发展。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一千年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兴建,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等石窟群开凿,统称“敦煌石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敦煌文化灿烂的奥秘,就在于其彰显了不同文化的汇聚和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回顾历史,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中国造”传向西方,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进入中国;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走向世界;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又在东南亚弦歌不辍;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又深受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推崇……正是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激荡、和谐共生,才融汇成美美与共、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阐明的这一深邃道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潮流的生动概括,也蕴含着对推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启迪。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吐纳八面来风,自信而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交流,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敦煌文化,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自信”、这种“力量”,关键在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比如,中华民族保持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等等。这些思想体系和精神追求,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反复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等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既深刻论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精神对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对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提出明确要求,“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这是对传承保护和研究弘扬敦煌文化的具体指导,更为新时代继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促进民心相通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使东西方文明走上了交融交汇的通途。

  200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这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明确要求。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明对话,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和支撑”。正是通过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提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等等。在这些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发展合作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丝路兴,敦煌兴。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敦煌研究院“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日益发展,敦煌文化逐渐成为推进民心相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共建“一带一路”,敦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被赋予“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2016年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提出殷切期望。几年来,敦煌文博会聚焦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这个主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讲好敦煌故事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保护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文明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

  国家强盛才能文化繁荣。回眸历史,敦煌的命运可谓坎坷。历尽繁华,又陷入长久的沉寂,甚至遭遇劫难、不堪回首的“千年一叹”,国人悲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新中国给敦煌的中国敦煌学带来重大转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大力支持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天,“敦煌学在国外”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殷殷期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提出三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一直在深入思考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个独特”,“四个讲清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在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空前凝聚。

  “择一事、终一生。”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克服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强调指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并从“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关心爱护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持续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进一步发扬光大敦煌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悠悠驼铃声从历史的深处涌来,在新时代化为朗朗清音。铃声不绝,续成浩浩长歌,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滚滚向前。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

编辑:智羊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在花城汇中区品尝机器人出品的菜式

  • 在购书中心遇见最文艺的面包新语 2020-01-19
  • 春节假期新计划追逐旅途中未知的惊喜 2020-01-19
  • 欧铁通票升级28岁以下旅客将享受7.5折优惠 2020-01-16
  • 浙江衢州景区二月份对广州市民免费一个月 2020-01-16
  • 2020马来西亚旅游年全年盛事不间断,等你来! 2020-01-13
  • 近在咫尺的南方滑雪场 2020-01-13
  • 成贵、京张、黔张常高铁开通 2020-01-06
  • 新年追极光如何才能捕捉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夜空? 2020-01-06

试驾第二代传祺GS4:全面焕新后的“传奇”

  • 春节购车买哪款?宋Pro领衔盘点当红紧凑级SUV 2020-01-15
  • 比亚迪汉“定妆照”亮相 外观设计尽显动感优雅 2020-01-10
  • 深圳试驾哈弗H4:高能智联座驾 2020-01-10
  • 广汽蔚来HYCAN 007配置信息揭秘 共5个配置版本 2020-01-10
  • 广汽本田2019年累计销量770,884辆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20-01-07
  • 全新腾势X全面到店并正式开启交付 2020-01-06
  • 宝骏510 推出CVT劲享型 售价6.38万元 2020-01-03
  • ​命名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 奇瑞全新SUV官图曝光 2019-12-23

腾讯回应“暴力裁员”:工作成果未能匹配岗位要求

  • 华为中国生态大会2020下月举办 将首发面向To B行业的生态指引 2020-01-17
  • 仅三成白领有年终奖?2019年全国年终奖均值为9547元 2020-01-17
  • 员工迟到一次罚500元过分吗?资本家就得剥削员工 2020-01-14
  • 苹果售价1071元的智能电池壳有问题!官方:免费换新的 2020-01-14
  • 拍真人秀寻真爱!绕月飞行日本富豪前泽友作:带她一起去太空 2020-01-14
  • 胡润发布中国500强民企榜单:阿里、腾讯前二,华为第四 2020-01-10
  • 昔日安卓机皇,如今营收跌至23.1亿,仅为巅峰期2% 2020-01-07
  • 小米又发钱了!奖励1646名员工4.8亿元,人均29万元 2020-01-07

春节“约会”齐白石

  • 曲艺战“疫”:“快”字当先 “网”不延误 2020-01-30
  • 新时代赋予“破五”新的文化内涵 2020-01-30
  • 纽约爱乐乐团举行第九届中国新年音乐会 2020-01-30
  • 悉尼春晚市政厅上演 “国风秦韵”闹新春 2020-01-30
  • 国家大剧院发布公告:取消2月演出及相关活动 2020-01-30
  •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王东林:留住乡村深处的文化根脉 2020-01-30
  • 黄袍、红袖…… 中国衣裳五千年来的“高级色” 2020-01-21
  • 维也纳中国新年舞会盛大举行 2020-01-21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武汉第二座应急医院——雷神山医院开建
  • 冬青奥会 | 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颁奖仪式举行
  • 广州火车站,旅客们戴上口罩赶春运
  • 2020海珠花市亮灯
  • 走近成都大运会工地建设者
  • 南京明城墙城门挂起巨幅春联 年味渐浓
  • 拉萨街头年味渐浓
  • “出站口见!”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州新增31例潮州首次报告 广东累计确诊病例520例
2020-02-01 09:24:07
深圳确诊病人曾到过这些小区 未来将继续公布名单
2020-02-01 08:46:12
广州可线上预约购买口罩 首批四区7家药店开放预约
2020-02-01 07:54:40
凝聚战“疫”正能量 广州社区防疫有温度有力度
2020-02-01 07:51:15
广州江村农贸市场偷卖野生动物当事人已被控制,查获野生动物143只!
2020-02-01 00:48:51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铸就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求是网  作者:  2020-02-01
河西走廊最西侧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绿洲,名曰敦煌。

  河西走廊最西侧的茫茫戈壁中,有一片绿洲,名曰敦煌。这里是连接东西方的“咽喉之地”,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千百年来,东西商贾、南北僧众,“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书写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敦煌故事”。

  “敦煌我一直是向往的。”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调研,首站就是敦煌莫高窟。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的高度,以敦煌文化为“典范”,就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强调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这篇重要讲话篇幅不长,但内涵极为丰富,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理论性。在讲话的第一部分,总书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指出敦煌文化保护研究工作很有意义、很有成效;在讲话的第二、三部分,总书记从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两个方面,深刻阐明了敦煌文化的重要意义,强调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在讲话的第四部分,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增进民心相通,共同创造更多更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在讲话的第五部分,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敦煌学研究,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深入学习领会这篇重要讲话,对我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作用。

  文明交流互鉴的璀璨明珠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鲜明道出了敦煌何以来、何以美、何以重要的深厚底蕴,生动阐释了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的至理。

  公元前140多年,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开启了丝绸之路,这就是著名的张骞出使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战略要冲,敦煌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正是经由敦煌,古代中国文明同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等不同文明交融汇聚、创新发展。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的一千年间,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兴建,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等石窟群开凿,统称“敦煌石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敦煌文化,“集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艺术形象美轮美奂”。敦煌文化灿烂的奥秘,就在于其彰显了不同文化的汇聚和交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回顾历史,只有中华民族这样的具有开放包容胸怀的民族,才会容纳世界不同文明在此交融交汇。”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中国造”传向西方,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进入中国;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走向世界;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又在东南亚弦歌不辍;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又深受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推崇……正是由于不同文明之间相互激荡、和谐共生,才融汇成美美与共、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

  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

  “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阐明的这一深邃道理,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潮流的生动概括,也蕴含着对推动当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刻启迪。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吐纳八面来风,自信而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的交往交流,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敦煌文化,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生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开拓进取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种“自信”、这种“力量”,关键在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中国人形成了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比如,中华民族保持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等等。这些思想体系和精神追求,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担当,反复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等等。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既深刻论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精神对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更对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提出明确要求,“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这是对传承保护和研究弘扬敦煌文化的具体指导,更为新时代继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促进民心相通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使东西方文明走上了交融交汇的通途。

  200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这是历史潮流的沿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明确要求。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明对话,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

  “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心相通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的基础和支撑”。正是通过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在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民间交往等各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才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社会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相通的重要作用,提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要积极架设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深入开展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卫生、考古等各领域人文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等等。在这些重要论述的指导下,“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发展合作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丝路兴,敦煌兴。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敦煌研究院“做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传播者”。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日益发展,敦煌文化逐渐成为推进民心相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共建“一带一路”,敦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被赋予“一带一路”建设“民心相通”的重要使命。2016年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提出殷切期望。几年来,敦煌文博会聚焦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这个主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讲好敦煌故事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保护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指出,“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文明的坚定决心和历史担当。

  国家强盛才能文化繁荣。回眸历史,敦煌的命运可谓坎坷。历尽繁华,又陷入长久的沉寂,甚至遭遇劫难、不堪回首的“千年一叹”,国人悲哀,“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新中国给敦煌的中国敦煌学带来重大转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大力支持敦煌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1961年,敦煌莫高窟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天,“敦煌学在国外”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敦煌文化属于中国,但敦煌学是属于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殷殷期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提出三个方面的明确要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努力掌握敦煌学研究的话语权;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引导支持各国学者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一直在深入思考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三个独特”,“四个讲清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向内看、又向外看”,“既向前看、又向后看”,在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空前凝聚。

  “择一事、终一生。”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敦煌人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克服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强调指出,“敦煌文物保护和敦煌学研究博大精深,需要毕生精力才能见成效、出成果”,并从“把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关心爱护我们的科研工作者”、“持续加大投入”、“继续加强基层文物保护和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进一步发扬光大敦煌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悠悠驼铃声从历史的深处涌来,在新时代化为朗朗清音。铃声不绝,续成浩浩长歌,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滚滚向前。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必胜!习近平给出“最强攻略”
09:19
这七天,全民抗击疫情!这就是众志成城的力量
09:19
不好意思,竟然被10个成语惹哭了…
20:06
世界"病毒猎手"Lipkin:新型病毒来源很可能是蝙蝠
08:56
李希到广州调研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08:57
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全力做好 春运返程期间疫情防控工作
08:57
广东节后用工招聘全转为网上招聘
09:02
免费提供三餐和代购服务 阳江让身处异乡者有家的温暖
08:56
广东医生夫妻的战“疫”选择:前线交入党申请书 后方交驰援请战书
09:00
最新!全国新增确诊病例2102例 确诊病例11791例
09:01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