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为什么《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常读常新?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何晶 发表时间:2020-01-13 10:05
分享到

现场

□金羊网 记者何晶

正值著名作家路遥七十岁诞辰之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典藏版《路遥全集》。2019年12月7日,由北京出版集团、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路遥国际文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在新书发布会和研讨会上,著名批评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文学批评家李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等嘉宾,分别阐释了他们对路遥作品的理解。

李敬泽:写出了巨变中的普通人

“有的作家很伟大,但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我们得使劲去仰望他。路遥也是伟大的,同时他和我们是亲的。他在小说中描写的根本的人生处境、困难,其实都是我们大家的。多年后再看,路遥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是这么多中国人一个个从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中,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经典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

“人们在大时代的涌动中往前走,渴望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感。而路遥的作品激励了无数人,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为许许多多人提供了关于生命意义的表达。”李敬泽认为,路遥写出了中国社会巨大变革中每个普通人的故事,每个奋斗或迷惘的人都能在路遥的作品里找到共鸣,并发现自我生命的意义感。

“虽然外在世界发生巨变,但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的精神和命运提出的重大问题,对人的境遇提出的想象和描述,能够穿透外界的变化依然保持活力和锋芒。”李敬泽说:“无论是《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都是这样的作品,就好比司汤达在19世纪创作的《红与黑》,跨越百万公里,穿越上百年,仍然对中国读者产生着巨大影响。”

格非:“高加林的血流在我身上”

1982年,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正式发表,还在念大二的格非第一时间读了,读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他说:“我印象很深,觉得自己的生活道路、人生命运和路遥的作品发生了某种共振,仿佛高加林的血流在我身上,那种感觉特别刺激。”

近日再重读《人生》,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格非依旧为之震动。“我认为路遥把他对中国社会的思考,融入了他的作品中,他在思考一个小县城和大自然,和中华文化三千年是怎样的关系。路遥今天的读者一点也没少,我认为和他的写作方式有关。他浸透了自己所有的情感,把自己作为观察对象,完全纳入到他的作品中去。他带着巨大的诚意来思考社会变革,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跟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这是路遥不朽的魅力之一。”

有一次,格非还在读高中的儿子很焦虑地问他,如果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格非回答他,那就当一名普通工人。儿子仍然焦虑,如果自己连普通工作都做不好怎么办?当时格非正好看到窗外有一个施工地,于是把儿子叫到窗边,问他会不会扫马路,儿子说会。格非说:“你看看外面工地这些工人,他们辛苦造房子,只赚一点可怜的钱,但造房子这件事非常需要他们,这也是有价值。如果你将来什么都做不了,那就去扫马路吧。自从这一次之后,儿子再也没问过我类似的问题。”

格非说,今天的年轻人仍旧会面临和高加林相似、甚至更艰难的困境,“但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仍然要有能力对自己负责。只有选择才能带来自由和希望”。

李陀:非常自觉的现实主义写作

“我们今天所处的是和二十世纪截然不同的新世纪,世纪性的大断裂给世界带来诸多问题,也给文学带来考验和挑战。面对这样的大断裂,文学还能因循守旧吗?文学怎么应对这个变化?可能性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时,回顾路遥的写作就非常重要,有特别的意义。”文学批评家李陀说。

在李陀看来,《平凡的世界》切入的正是世纪大断裂最尖锐的断口,“路遥的创作是非常自觉的现实主义写作,而且是一次不平凡的现实主义写作,为现实主义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新的经验和新的方向。”

“路遥也写人物,但写的是多达百人的群像。在这个群像里,他具体细致地描绘了乡土社会的瓦解,同时解析出一层又一层复杂的关系。《平凡的世界》就像导演精心制作的慢镜头,在这个慢镜头里几乎能看到中国乡土社会这棵大树倒下来的每个阶段和细节。”李陀说:“一组组的农民群像,恰恰在瓦解的过程中担任着维护者和破坏者的双重角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历史过程,重叠在乡土社会的瓦解过程中。”

李陀认为,九十年代以来,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进入繁盛阶段,“但能通过文学作品对这段重要历史阶段做近距离的细致思考和观察,《平凡的世界》可能是唯一的。它给我们展开了广阔的当代农村政治生活图景,站在世界断裂的重要断口上,路遥构建了观察和分析乡土社会及其变革的总体性画面。”

陈晓明:对乡村个体自由精神的肯定

“如果给《平凡的世界》下一个简要评价,我认为归根到底,《平凡的世界》以肯定性的高昂态度,写出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乡村青年个体意识的觉醒,顽强地寻找改变命运的人生道路的精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说:“路遥的《人生》最早抓住了八十年代乡村青年改变命运的觉醒状态,高加林虽败犹荣;《平凡的世界》则是在社会变革的更长进程中,表现乡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坚忍不拔试图抓住历史机遇,用个人选择来改变命运。”

陈晓明说,对大时代中崛起的乡村个体自由精神的肯定,是《平凡的世界》了不起的地方。他指出,现代中国的乡村叙事长期以“压迫—反抗”的逻辑展开,而路遥在八十年代率先写出了对乡村的肯定性。

在他看来,路遥作品中的苦难书写,延续或者说改写了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后者所未能触及的农民苦难,在路遥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路遥的困苦主题是乡村精神的现代觉醒,内含着个体要成长为自由人的精神意志,甚至可以说是英雄意志。”

杨庆祥:再过二三十年还会觉得它很好看

“为什么《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能常读常新?说明它不是简单的励志小说。所有成功学的小说都是一次性消费,而在路遥的作品中,你可以读出复杂、多维的面向,也就是说对《人生》的阅读,或者说对路遥的阅读,不是简单的生理性阅读,而是精神性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说。

杨庆祥认为,《人生》超越了故事情节层面,上升到了人物美学和叙事美学的层面。一方面,高加林这一人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他身上融合着保尔·柯察金式的奋斗和奉献、于连式的对等级的不满和欲望、少年维特式的对自然和女性的爱,以及弗兰肯斯坦式的对真理的追求。另一方面,《人生》也是一部本土化的“道德劝诫小说”。杨庆祥说,路遥的作品在80年代受到了一些批评,当时的文学批评界过于关注到路遥作品中“高音部”的劝诫者角色,实际上他的作品中还有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劝诫的“低音部”。这种低音部有两种模式,一个是让高高在上的人“跪下去”,一是让低低在下的人“站起来”,这两种美学叙事范式,其实一直回响在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文本中,“正是这种低音部,让读者得到精神的宽慰和人性的释放。”

杨庆祥说:“就算再过二三十年,我们再读路遥的《人生》或者《平凡的世界》,还是会觉得它很好看,它还是能解决我们的爱欲和痛苦。它借鉴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种种,最后将其内在化,无限忠实于本土或说根部,是高度内在于我们心理模式的作品。”

编辑:白茶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国内温泉度假游要温度更要深度

  • 成贵、京张、黔张常高铁开通 2020-01-06
  • 新年追极光如何才能捕捉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夜空? 2020-01-06
  • 明年二月圣地亚哥博物馆月半价打卡发现新乐趣 2020-01-03
  • 新年从“新”出发乐游“新澳门” 2020-01-03
  • 日本国家旅游局在粤开设第22个办事处 2020-01-02
  • 你的2020年春节目的地会在哪? 2020-01-02
  •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唱响在羊城 2019-12-31
  • 国内篇‖选个孩子最憧憬的目的地 2019-12-31

多维发力,解锁“年轻化”​——2019年广汽Acura逆势再跃升

  • 比亚迪汉“定妆照”亮相 外观设计尽显动感优雅 2020-01-10
  • 深圳试驾哈弗H4:高能智联座驾 2020-01-10
  • 广汽蔚来HYCAN 007配置信息揭秘 共5个配置版本 2020-01-10
  • 广汽本田2019年累计销量770,884辆 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2020-01-07
  • 全新腾势X全面到店并正式开启交付 2020-01-06
  • 宝骏510 推出CVT劲享型 售价6.38万元 2020-01-03
  • ​命名全新一代瑞虎7/瑞虎7 PRO 奇瑞全新SUV官图曝光 2019-12-23
  • 斯柯达全新昕锐、全新昕动设计图发布 更加年轻动感 2019-12-23

腾讯回应“暴力裁员”:工作成果未能匹配岗位要求

  • 胡润发布中国500强民企榜单:阿里、腾讯前二,华为第四 2020-01-10
  • 昔日安卓机皇,如今营收跌至23.1亿,仅为巅峰期2% 2020-01-07
  • 小米又发钱了!奖励1646名员工4.8亿元,人均29万元 2020-01-07
  • 前高管闪电跳槽小米 联想回应:与高管均签有竞业禁止条款 2020-01-03
  • 马斯克否认 “家里有矿”,称靠打工和贷款上学 2020-01-03
  • “微信支付”被诉专利侵权,遭索赔100万,法院判决来了 2020-01-03
  • 格力放弃手机业务?非也!折叠屏手机专利正式授权 2020-01-02
  • 财富飙升25%!全球最富有的500人年赚1.2万亿美元 2019-12-30

《中国有故事》系列微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 去年北京完成考古勘探218项 2020-01-13
  • 为文化企业走出去蓄力赋能 2020-01-13
  • 独家专访作家马伯庸:最期待《古董局中局》改编上映,今后会考虑写广州题材 2020-01-12
  • 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入选“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2020-01-11
  • 山东将开展近700项非遗活动 邀民众感知文化年味 2020-01-11
  • 201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揭晓 6项目入选 2020-01-11
  • 美国侨领向浙江衢州捐赠杜立特行动史料 2020-01-11
  • “画为心声——山东汉代画像石拓片展”在南越王宫博物馆展出 2020-01-10

干杯!十月里多个德国啤酒节开锣

  • 喜欢吃日料 不懂清酒怎么行?

    ——掌握这几点,清酒小白也懂行 2019-12-02

  • 金秋吃蟹 这样吃才健康 2019-09-24
  • 炎炎夏日来份凉菜才是正经事 2019-07-10
  • 一年一度鲱鱼节来袭 就问你敢不敢吃? 2019-07-01
  •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2019-05-31
  • 初夏五月 白芦笋相伴 2019-05-16
  • 又到海鲜季 不这么吃就白瞎了! 2019-05-06
  • 春日食游 鲜味先行 2019-04-12
金羊图库
  • 以色列成群椋鸟归巢 沙漠上空摆造型超震撼
  • 首届哈尔滨道台府冰雪灯会引游客观赏
  • 阿拉斯加火山爆发 烟尘直冲2万英尺高空影响航班飞机
  • “乾隆皇帝”特展在郑州博物馆新馆展出
  • “芙蓉”出冰来
  • 一个华人饭店的柬埔寨故事
  • 大批候鸟飞临广州过冬
  • 江苏南京:艺术灯会璀璨夺目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号段1740!中国自己的卫星电话来了
2020-01-13 08:11:12
武汉通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717人尚在接受观察
2020-01-13 08:09:48
定制专列、电子客票……今年春运铁路出行有啥新变化?
2020-01-13 08:09:43
交通运输部:严肃处理客车司机伙同黑店“宰客”乱象
2020-01-13 08:11:28
关注校园欺凌:男生是主力军 女生间的关系欺凌突出
2020-01-13 08:10:35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为什么《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常读常新?
金羊网  作者:何晶  2020-01-13
正值著名作家路遥七十岁诞辰之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典藏版《路遥全集》。

现场

□金羊网 记者何晶

正值著名作家路遥七十岁诞辰之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了典藏版《路遥全集》。2019年12月7日,由北京出版集团、清华大学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路遥国际文学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在新书发布会和研讨会上,著名批评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茅盾文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著名作家格非,文学批评家李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等嘉宾,分别阐释了他们对路遥作品的理解。

李敬泽:写出了巨变中的普通人

“有的作家很伟大,但和我们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我们得使劲去仰望他。路遥也是伟大的,同时他和我们是亲的。他在小说中描写的根本的人生处境、困难,其实都是我们大家的。多年后再看,路遥的价值和意义,实际上是这么多中国人一个个从自己的生命和生活中,读出了一个伟大的经典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说。

“人们在大时代的涌动中往前走,渴望找到生命的意义和方向感。而路遥的作品激励了无数人,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为许许多多人提供了关于生命意义的表达。”李敬泽认为,路遥写出了中国社会巨大变革中每个普通人的故事,每个奋斗或迷惘的人都能在路遥的作品里找到共鸣,并发现自我生命的意义感。

“虽然外在世界发生巨变,但好的文学作品对人的精神和命运提出的重大问题,对人的境遇提出的想象和描述,能够穿透外界的变化依然保持活力和锋芒。”李敬泽说:“无论是《人生》还是《平凡的世界》,都是这样的作品,就好比司汤达在19世纪创作的《红与黑》,跨越百万公里,穿越上百年,仍然对中国读者产生着巨大影响。”

格非:“高加林的血流在我身上”

1982年,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正式发表,还在念大二的格非第一时间读了,读的时候哭得一塌糊涂。他说:“我印象很深,觉得自己的生活道路、人生命运和路遥的作品发生了某种共振,仿佛高加林的血流在我身上,那种感觉特别刺激。”

近日再重读《人生》,已经成为著名作家的格非依旧为之震动。“我认为路遥把他对中国社会的思考,融入了他的作品中,他在思考一个小县城和大自然,和中华文化三千年是怎样的关系。路遥今天的读者一点也没少,我认为和他的写作方式有关。他浸透了自己所有的情感,把自己作为观察对象,完全纳入到他的作品中去。他带着巨大的诚意来思考社会变革,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跟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些问题仍然值得我们思考,这是路遥不朽的魅力之一。”

有一次,格非还在读高中的儿子很焦虑地问他,如果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格非回答他,那就当一名普通工人。儿子仍然焦虑,如果自己连普通工作都做不好怎么办?当时格非正好看到窗外有一个施工地,于是把儿子叫到窗边,问他会不会扫马路,儿子说会。格非说:“你看看外面工地这些工人,他们辛苦造房子,只赚一点可怜的钱,但造房子这件事非常需要他们,这也是有价值。如果你将来什么都做不了,那就去扫马路吧。自从这一次之后,儿子再也没问过我类似的问题。”

格非说,今天的年轻人仍旧会面临和高加林相似、甚至更艰难的困境,“但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仍然要有能力对自己负责。只有选择才能带来自由和希望”。

李陀:非常自觉的现实主义写作

“我们今天所处的是和二十世纪截然不同的新世纪,世纪性的大断裂给世界带来诸多问题,也给文学带来考验和挑战。面对这样的大断裂,文学还能因循守旧吗?文学怎么应对这个变化?可能性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时,回顾路遥的写作就非常重要,有特别的意义。”文学批评家李陀说。

在李陀看来,《平凡的世界》切入的正是世纪大断裂最尖锐的断口,“路遥的创作是非常自觉的现实主义写作,而且是一次不平凡的现实主义写作,为现实主义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新的经验和新的方向。”

“路遥也写人物,但写的是多达百人的群像。在这个群像里,他具体细致地描绘了乡土社会的瓦解,同时解析出一层又一层复杂的关系。《平凡的世界》就像导演精心制作的慢镜头,在这个慢镜头里几乎能看到中国乡土社会这棵大树倒下来的每个阶段和细节。”李陀说:“一组组的农民群像,恰恰在瓦解的过程中担任着维护者和破坏者的双重角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历史过程,重叠在乡土社会的瓦解过程中。”

李陀认为,九十年代以来,农村题材的小说创作进入繁盛阶段,“但能通过文学作品对这段重要历史阶段做近距离的细致思考和观察,《平凡的世界》可能是唯一的。它给我们展开了广阔的当代农村政治生活图景,站在世界断裂的重要断口上,路遥构建了观察和分析乡土社会及其变革的总体性画面。”

陈晓明:对乡村个体自由精神的肯定

“如果给《平凡的世界》下一个简要评价,我认为归根到底,《平凡的世界》以肯定性的高昂态度,写出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乡村青年个体意识的觉醒,顽强地寻找改变命运的人生道路的精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说:“路遥的《人生》最早抓住了八十年代乡村青年改变命运的觉醒状态,高加林虽败犹荣;《平凡的世界》则是在社会变革的更长进程中,表现乡村青年孙少安、孙少平坚忍不拔试图抓住历史机遇,用个人选择来改变命运。”

陈晓明说,对大时代中崛起的乡村个体自由精神的肯定,是《平凡的世界》了不起的地方。他指出,现代中国的乡村叙事长期以“压迫—反抗”的逻辑展开,而路遥在八十年代率先写出了对乡村的肯定性。

在他看来,路遥作品中的苦难书写,延续或者说改写了新时期的“伤痕文学”,后者所未能触及的农民苦难,在路遥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路遥的困苦主题是乡村精神的现代觉醒,内含着个体要成长为自由人的精神意志,甚至可以说是英雄意志。”

杨庆祥:再过二三十年还会觉得它很好看

“为什么《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能常读常新?说明它不是简单的励志小说。所有成功学的小说都是一次性消费,而在路遥的作品中,你可以读出复杂、多维的面向,也就是说对《人生》的阅读,或者说对路遥的阅读,不是简单的生理性阅读,而是精神性活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祥说。

杨庆祥认为,《人生》超越了故事情节层面,上升到了人物美学和叙事美学的层面。一方面,高加林这一人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他身上融合着保尔·柯察金式的奋斗和奉献、于连式的对等级的不满和欲望、少年维特式的对自然和女性的爱,以及弗兰肯斯坦式的对真理的追求。另一方面,《人生》也是一部本土化的“道德劝诫小说”。杨庆祥说,路遥的作品在80年代受到了一些批评,当时的文学批评界过于关注到路遥作品中“高音部”的劝诫者角色,实际上他的作品中还有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劝诫的“低音部”。这种低音部有两种模式,一个是让高高在上的人“跪下去”,一是让低低在下的人“站起来”,这两种美学叙事范式,其实一直回响在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文本中,“正是这种低音部,让读者得到精神的宽慰和人性的释放。”

杨庆祥说:“就算再过二三十年,我们再读路遥的《人生》或者《平凡的世界》,还是会觉得它很好看,它还是能解决我们的爱欲和痛苦。它借鉴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的种种,最后将其内在化,无限忠实于本土或说根部,是高度内在于我们心理模式的作品。”

编辑:白茶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习近平领航科技强国新征程
17:40
习近平向阿曼新任苏丹海赛姆致贺电
20:27
关于科技创新,习近平的13个妙喻
14:46
羊晚“岭南文史” 再被“点赞”
08:25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局长肖学:慢性病15天出院 不是医保规定
08:43
医患之间的“误会”如何消除?省政协委员建议:分级诊疗需要提速 医院考核应更合理
08:44
针对儿童感染性疾病诊疗,省政协委员杨杰建议:建立省级儿童传染病治疗中心
08:44
广东省政协委员讲述小升初密考之痛:号称游学研学实际就是密考
08:25
涉罪的未成年人送哪儿教育? 省政协委员建议:各地市至少建一所专门学校
08:26
【新春走基层】睡前下单,醒来收货 消费者将享受到更极致快速的服务
08:27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