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摄影 阙道华
还有几天就是元旦新年了,必须还一个稿债,中国国家地理在国庆后组织了一次昌都巡摄之旅,其他同行早早交了功课,我拖到了现在。
本以为我从没到过昌都,想想不对,有一年跟几个朋友自驾入藏,无论317还是318国道,昌都都是必经之地。如此交通要道,为何在内地游客西藏游历计划里,昌都经常都是零存在呢?拉萨不必说,林芝阿里随便哪个地区,都比昌都更像一个目的地。
难道,昌都天生就是全世界从你身边路过的爱情配角?
凌晨自湛江飞到成都,住了四个小时立即又飞昌都,半天时间,从海平面到达4800米的雪山,高原反应自然格外强烈。但是当我们到达第一个目的地洛隆县时,还是被震撼了,高反也阻挡不了我们翻山越岭拍照的欲望。
图片说明:旧洛隆宗遗址
“洛隆”,藏语“南部山谷”或者“南川”,唐代时属吐蕃,清雍正三年(1725年),由雍正皇帝将洛隆宗关送给达剌喇嘛作为布施地,直接由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下午到达康沙镇,旧时洛隆宗所在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才姐带我们去镇东边看洛隆宗遗址。车到山前,路没了,大家拖着裤脚,慢慢挪动,到得半山腰,民居后面险要处,一处硕大的土建要塞,依然雄伟。古时候商旅入藏,这里是必经之地。世易时移,这里废弃已久,伫立要塞悬崖之下,俯瞰整个城镇,远处雪山隐约,试图拼凑一幅茶马驿道繁忙景象,未果,眼前只有一头牛,困惑地与我对视。
一位藏民在洛隆宗遗址下装卸货物,洛隆县康沙镇
一头迷惑的牛,洛隆康沙
卓玛朗措湖距县城36公里,湖并不大,但是湖边草地,灌木、泛红的乔木,层次分明,藏族司机巴桑师傅躺在草地上,与伙伴抽烟喝茶,用我们听不懂的藏语吹水,时间顿时被按下了慢动作开关,恍若电影场景。
巴桑师傅躺在卓玛郎措湖边草地,与伙伴惬意休息
卓玛郎措湖下游河谷的美丽景色
波光粼粼的卓玛郎措湖
翌日黎明即起,驱车硕督镇。这也是茶马古道上著名驿站,日许河和达翁河在这里交汇,地势相对开阔。镇对面山坡上,是有名的“清代汉墓群”。文旅局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个墓园有200多座清代汉人坟墓。为何在藏区腹地会有如此规模的汉人墓园,答案很简单,清代试行改土归流政策,清廷官员和驻军有的娶了当地藏族女子,便在此安家,再也没有回过内地,死后子女按照汉族传统安葬立碑。
硕督镇清代汉人墓园,洛隆县硕督镇
墓园不大,大部分坟茔已经崩塌,与四周荒草消融难辨。但是也有一些碑文异常完好,“于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三日子时终”“清故显考老姜公讳 姜老大人之灵墓”等字样清晰可见。
走出墓园,对面山坡之上,可见一段城墙,山脊上蜿蜒数公里,疑似秦汉长城。一问,真是!
清代汉墓园门口远眺硕督古长城
硕督古长城与兴建中的宏伟庙宇
城墙的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四百年前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时期,当地一名叫朗加扎西的部落首领为保护驿站不受盗匪侵袭,率领农民和奴隶修建。另一说法是驻军自保的城墙。
硕督古长城下的藏族民居
硕督镇,一位和尚从寺庙后面走过,原处为古长城的一段
不管来历如何,这段几公里的长城,都见证了数百年的岁月变迁。城下有寺,有民居,一幢雄伟的原木结构寺庙正在兴建,故事,一直在延续,如同山下的达翁河水,一切都变了,一切又好像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