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金羊网记者何晶
12月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人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承办的“北山讲堂开讲仪式暨《施蛰存全集》启动发布仪式”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施蛰存全集》启动发布
“北山”,既是海派文学代表大家施蛰存的书斋名,也是他的笔名。1952年,施蛰存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在诗学、词学、比较文学、古籍整理、金石碑刻与文物等研究领域,以及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成就,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2003年11月19日,施蛰存在上海逝世。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透露,上海人民出版社自2018年起开始筹划编辑出版《施蛰存全集》,希望进一步搜集施先生包括文学创作、学术著述、序跋、讲义、演讲、札记、谈话、书信、日记、译文等在内的所有已刊和未刊的全部文字作品,并邀请各方面的文史专家、出版专家共同参与整理,编成一部更趋完善、精良的著作全集。
目前,上海人民出版社已获得施蛰存家属独家授权。《施蛰存全集》编辑底本由现存施蛰存已出版著作、报刊文章、未刊手稿等组成,并全球广泛征集佚作、手稿、书信等文字资料。上海人民出版社还将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共同发掘整理施蛰存的学术成果,成就学术界与出版界密切交流合作的新实践。
好小说家和小说史产生呼应
“施先生笔下看似久远的故事,为什么今天读来我们依然觉得新鲜?”北山讲堂第一讲的主讲人为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洱。在活动现场,李珥和罗岗、孙甘露共同探讨“小说何为”。
李珥的新作《应物兄》今年荣获茅盾文学奖,“很多人和我提到这本书和《红楼梦》的关系,甚至认为我是《红楼梦》的专家。他们拿自己写的《红楼梦》续集给我看,都写得非常好,我一时分不清这是当代人写的,还是高鹗写的。但是,当我问这些作者还有没有别的小说,我拿来一看,又发现小说完全不能看。”
李珥直言:“一个真正的小说家,不能用续写《红楼梦》的方式去续《红楼梦》。当代小说受《红楼梦》的影响再大,也不能用《红楼梦》的方式去写当代生活。”
随后,他又以张爱玲的《秧歌》为例:“我们现在看张爱玲的小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她完整地保留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但《秧歌》这本小说是靠简单的观念来写的,尽管比大部分作家写得好,尽管夏志清给了它很高的评价,但它的意义仍然要大打折扣,几乎只能当作失败的例子被人谈起。张爱玲写了她不能写、不该写的小说,与她的经验没有关系,只是一种政治姿态。张爱玲不了解农户,也不了解农耕。就像那些续写《红楼梦》的作者,也是不在场的,写得再好,都和当代生活没有关系。”
李珥认为,一个有质量的、对自己负责的小说家,会和遥远的小说史有某种连接与呼应,既要从传统中来,又要向前走几步,“你要写出续《红楼梦》但又不是《红楼梦》的小说,写出续《倾城之恋》但又不是《秧歌》的小说,这是小说家该做的事。”
最后,李珥谈到,为什么我们要下这么大功夫,去发现施蛰存的意义?“仅以文学创作为例,他的创作看上去与续写《红楼梦》是一样的。他用最现代的语言和表现手法,来表明他是在现场的。他激活了传统,创造了新的传统。施蛰存的小说可以给我们各种各样的讨论,启发我们对当代写作的多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