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何晶报道: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近日揭晓,共评选出文学、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五个领域的“终身成就奖”五人、“杰出贡献奖”五人。
获得“终身成就奖”的是:王文娟、何占豪、陈少云、周慧珺、黄宗英(按姓氏笔画排序)。获得“杰出贡献奖”的是:辛丽丽、张静娴、陈燮阳、茅善玉、韩天衡(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娟:越剧“王派”创始人
今年94岁的王文娟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舞台和观众,作为越剧“王派”创始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王文娟塑造了200多个角色,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形象:“红楼之魂”林黛玉、英姿飒爽的孟丽君、深情的鲤鱼精、活泼的春香、坚贞不屈的杨开慧……精湛的演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做人要简单一点,演戏要复杂一点”,这句话陪伴了王文娟一辈子。每次演出前,她至少3天不出门,连电话都不接,揣摩人物需要全身心投入。“比如说演林黛玉,我会一遍遍地看红楼梦。她少时离家,又寄人篱下,许多经历与我接近。”
除了走上舞台,王文娟主演的越剧电影《红楼梦》《追鱼》、越剧电视片《孟丽君》等,也都是我国戏曲影视作品中的经典。
黄宗英:让人难忘的银幕“甜姐儿”
在中国电影史上,黄宗英是令人难以忘怀的银幕“甜姐儿”,同时她又是终身与写作为伴的文学人。
“甜姐儿”这个外号来自黄宗英主演的首部话剧《甜姐儿》,这部剧当年的火爆程度引得上海滩的富太太和大小姐争相模仿她在影片中的装束,甚至有带着自家裁缝来看戏的,要做戏中她大红呢上衣和白帆布马裤的同款造型。
其后,黄宗英在电影《追》《幸福狂想曲》《丽人行》《鸡鸣早看天》《街头巷尾》《乌鸦与麻雀》等影片中均出演重要角色。
与此同时,她也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笔,身世坎坷的她最珍惜的事就是看书,她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其中的人物,伴着我走过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敦促我为文学艺术尽心尽力做些微贡献”。
1954年,黄宗英创作了电影剧本《平凡的事业》;1960年,担任剧情电影《六十年代第一春》的编剧;1965年后,她专门从事文学创作,连续三次获得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有报告文学《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桔》《小木屋》等,随笔集《故我依然》《上了年纪的禅思》等。
如今九十多岁的黄宗英,依然会写书法写诗。暮年,她曾写下一首小诗,这其中也许有她不老的秘密:
“别说自己老了,别老说自己老了,
根本别去想我是老还是不老。
青春的节奏还在我的心中跳跃,
儿童般的好奇也并没有把我抛掉,
未来的蓝图依然盘旋在我的头脑,
追求新知识那劲头我也不输学生年少。”
何占豪:《梁祝》曲作者之一
“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誉为“东方音乐的骄傲”。不过,《梁祝》曲作者之一、音乐家何占豪却谦虚地说,这首曲子经典,并不是因为作曲家多了不起,而是因为向人们喜爱的民间音乐学习。
“创作《梁祝》的出发点就是让更多老百姓喜欢,让老百姓能听懂。中国音乐是有魅力的,我们的先辈是有创作才能的。这些美好的音乐都是老百姓创作出来的。这部作品是中国戏曲界、音乐界几代人的劳动成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何占豪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最好的评委是人民大众。”
《梁祝》之后,何占豪又创作了《烈士日记》《决不忘记过去》《龙华塔》《别亦难》《草原女民兵》《孔雀东南飞》等一大批音乐作品,革命题材作品占据了他的大部分创作,他希望观众在欣赏音乐之际了解革命历程中的牺牲和付出,启发年轻观众思考自己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