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文化

《胡同深处的北京》新书在京发布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胡子轩 发表时间:2019-07-02 10:00
分享到

活动现场 本网记者 胡子轩/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胡子轩)来到北京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的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已经成为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和古老文化的缩影。6月29日下午,《胡同深处的北京》新书发布暨胡同文化研讨会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行。活动由中华书局举办,史家胡同博物馆承办。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张曙红、中国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李岩、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总编辑叶俊东、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方立新、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中国银行董事汪小亚、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雷声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几十位胡同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胡同深处的北京》一书记录的是老北京胡同里的人和事、传统和文化。据介绍,本书作者刘选国现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是个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关心老北京胡同保护的热心人士。本书是他游走胡同,实地考察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历史遗存、胡同现状之后的记录和思考。工作之余,刘选国以自己的工作单位所在地干面胡同为中心,小心地迈进附近许多条或残破、或完好,或齐整、或混乱,或修缮一新、或荡然无存的胡同,探访名人故居,寻找历史遗址。他试图触摸胡同承载的历史,追索胡同里曾经上演过的悲欢离合。他也想发现时间留下的痕迹,体会兴衰的力量,或者感受微妙而缓慢的变迁,理解底层永不停息的波动。长期的胡同探访,带给他的是深深的惆怅,深切的触动,以及对传统和文化的深沉敬意。

作者刘选国发言 本网记者 胡子轩/摄

研讨会上,刘选国分享了这几年自己背着双肩包,骑着小黄车,穿梭在胡同里的感受。在曲折的胡同里,仔细辨别不存在了的老建筑的位置,寻找隐藏在现代居民楼当中的建筑遗存,往往是沮丧混杂着惊喜,失望伴随着希望。推开紧闭的大门,走进拥挤的院落探访,在居民警惕的目光注视下,心情则是紧张和复杂的。但当发现自己触摸到了一段历史,和某位名人发生超越时空的碰撞,尤其是体会到某些细节带来的真实和沧桑时,又让他非常激动。逛胡同久了,刘选国的目光自然投向了胡同保护,他为众多消失的胡同扼腕叹息,对一些胡同的破败痛心疾首,根据自己在公益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他大胆地对都市化、商业化背景下的胡同保护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些感想,开始是随手记录,后来则形成完善的篇章,发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上。微信公号吸引了一批胡同文化爱好者,在粉丝的鼓励下,刘选国的写作不断开拓,笔触也越来越深入。后来,刘选国在《新华每日电讯》开设专栏,专门写胡同探访和胡同保护,成了这家媒体最有人气的栏目。《胡同深处的北京》正是刘选国这些年探寻胡同、研究胡同的全面总结。

《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方立新认为,《胡同深处的北京》写的其实是胡同深处的中国,胡同里上演过的悲喜剧,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小小缩影。这本书表达的是作者难得的家国情怀,作者对胡同现状的忧思,对胡同保护的设想,显示了一位思想者的责任感,值得钦佩。书中一些保护思路的提出,和当下的老北京城区的规划与保护政策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作者的远见卓识。有记录,有设想,有思路,这是本书的重要价值。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则从个人体验出发,阐释了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他认为,离开冷硬的高楼,走在胡同的深处,呼吸到的是乡土的气息,童年的味道,得到温柔而真实的安慰。对胡同的探访,是对历史、文化的追索,也可以看作是心灵的回归。这种回归是《胡同深处的北京》这本书动人的地方。

在书中,作者刘选国探访了名人故居:梁实秋的老宅、陈独秀的足迹、盛宣怀的故居、王府井后的左宗棠旧居、曾经大师云集的干面胡同;寻访胡同深处的文教遗存:灯市口遗留的教育记忆、胡同里湮灭的大学、老协和“中体西用”的建筑经典;也记下了胡同深处的政社烟云:张自忠路的历史印迹、东交民巷话沧桑、从西交民巷到金融街、安福胡同等;还有胡同深处的祭缅:钟鼓楼远逝的晨钟暮鼓,以及皇城根下胡同商业化复兴的样本。

本书忠实还原了作者的所见、所感。作者对胡同现状的描述,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记录,足以引起思索。对胡同历史的追寻,则是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守望。行走在北京的胡同里,寻找前人留下的足迹,历史驶过的印痕,无法阻挡的变迁。作者用脚丈量胡同,用心体会北京,体现了对老北京历史的温情和敬意。

编辑:Giabun
  • 旅游
  • 汽车
  • 科技
  • 文化
  • 美食

来一场森林之旅给酷暑降降温

  • 去连州过一个18度的夏天 2019-07-01
  • 广州开通维也纳航线! 2019-07-01
  • 玩水嗨电音,尽情享清凉 2019-06-28
  • 一边督促娃的期末复习 一边给娃物色放松目的地 2019-06-28
  • 连南瑶族尝新节 7月邀客吃长桌宴 2019-06-27
  • 百万葵园冰雪水城夏日清爽来袭 2019-06-27
  • 出国游别在“钱”上出问题,带多带少都不行! 2019-06-25
  • 避暑草原游,南北玩法各不同 2019-06-25

精准扶贫的“广汽之路”:真抓实干 用心用力用情

  • 名爵HS 20T车型6月27日上市 配国六发动机 2019-06-27
  • 吉利博越PRO官图发布 设计更加精致 2019-06-27
  • 奥迪SQ8官图曝光 旗舰豪华遇见超跑性能 2019-06-27
  • 试驾2019款凯美瑞双擎 探寻佛山粤之味 2019-06-23
  • 首批交付60辆 小鹏汽车&南网电动举行大客户交付仪式 2019-06-22
  • 宝马Vision M NEXT将于6月25日首发 2019-06-18
  • 2019款4系四门轿跑车上市 售35.98万起 2019-06-18
  • 福特领界EV或下半年上市 综合续航360km 2019-06-18

85%电竞岗位差人!86%电竞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1-3倍

  • 小米快递要来了?商标都准备好了 2019-07-01
  • 车主留意!微信即日起可申办ETC 已覆盖118个城市 2019-07-01
  • B站宣布《三体》动画项目启动 刘慈欣:期待惊喜 2019-07-01
  • 全球AI岗位需求放缓 但这十个岗位依然最受欢迎 2019-07-01
  • 99美元年费+30%佣金!苹果遭iOS开发者集体起诉垄断 2019-07-01
  • 搜狗输了!因不当竞争向奇虎、百度、动景赔偿超3000万 2019-06-28
  • ​“强纳肾”离职!罗永浩发言:不算苹果的灵魂设计师 2019-06-28
  • 官宣:在苹果工作了27年的首席设计官将于年底离职 2019-06-28

中国儿艺送戏到西藏 克服高原反应公益演出10场

  • 重庆公布新一批市级非遗项目名录 2019-07-02
  • 湖南溆浦古墓群发现巴楚文化交流物证 2019-07-02
  • 清华获捐吴冠中66件绘画艺术作品 2019-07-02
  • 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谈故宫文物南迁之旅 2019-07-01
  • 37件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将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2019-07-01
  • 从《诗经》到音乐剧有多远 2019-07-01
  • 卢浮宫内部装修,《蒙娜丽莎》7月将暂时“搬家” 2019-07-01
  • 北京世园会迎来中医药主题日 2019-07-01

最佳赏味期 抢鲜当造夏滋味

  • 节后消脂润肠 试试黑木耳粟米清脂汤 2019-02-19
  • 美食打探:顺德鱼揸,吃出一个鲜字 2019-02-12
  • “根菜”大量上市 大块头有大滋味 2019-02-01
  • 珠圆肉润贝当造 2019-01-28
  • 吃货们敢不敢挑战日本名菜“白子”? 2019-01-23
  • 年年有“鱼”过新年 2019-01-10
  • 暖胃泡饭 “鲜”得不一样 2019-01-03
  • 江南飘香冬之味 2019-01-02
金羊图库
  • 甘肃张掖:“长龙”画中游
  • 浙江长兴:河长站长勤护水 美化环境迎“七一”
  • 安徽黄山:徽州贡菊开采
  • 山东沂南:夏荷飘香
  • 河北内丘:社团活动助学生快乐成长
  • 江苏大丰麋鹿种群总数已超5000头
  • 绿岛印象
  • 北京颐和园为保护雨燕首次封闭廓如亭
新闻排行榜
羊晚24小时
广州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年,每天分出近两座热力电厂垃圾量
2019-07-01 23:43:23
广州医保又有调整 白内障手术费用不必再先自付
2019-07-01 23:12:49
广州:减轻租房人压力 租金鼓励押一付一
2019-07-01 22:04:57
南海热带扰动正在加强,或于2日夜间以热带风暴级登陆粤西沿海
2019-07-01 20:30:58
白云机场:今起空载营运车辆禁止驶入出发层,“新规”首日秩序良好
2019-07-01 20:24:14
返回顶部
数字报
精彩推荐 滚动 新闻 广州 广东 中国 娱乐 健康 体育 IT 财富 汽车 房产 美食 图集 生活 食安 科技 教育 军事
《胡同深处的北京》新书在京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胡子轩  2019-07-02

活动现场 本网记者 胡子轩/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胡子轩)来到北京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的胡同历经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已经成为老北京人生活的象征和古老文化的缩影。6月29日下午,《胡同深处的北京》新书发布暨胡同文化研讨会在史家胡同博物馆举行。活动由中华书局举办,史家胡同博物馆承办。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张曙红、中国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李岩、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总编辑叶俊东、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方立新、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中国银行董事汪小亚、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雷声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以及几十位胡同文化爱好者参加了活动。

《胡同深处的北京》一书记录的是老北京胡同里的人和事、传统和文化。据介绍,本书作者刘选国现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是个喜爱老北京历史文化、关心老北京胡同保护的热心人士。本书是他游走胡同,实地考察名人故居、历史建筑、历史遗存、胡同现状之后的记录和思考。工作之余,刘选国以自己的工作单位所在地干面胡同为中心,小心地迈进附近许多条或残破、或完好,或齐整、或混乱,或修缮一新、或荡然无存的胡同,探访名人故居,寻找历史遗址。他试图触摸胡同承载的历史,追索胡同里曾经上演过的悲欢离合。他也想发现时间留下的痕迹,体会兴衰的力量,或者感受微妙而缓慢的变迁,理解底层永不停息的波动。长期的胡同探访,带给他的是深深的惆怅,深切的触动,以及对传统和文化的深沉敬意。

作者刘选国发言 本网记者 胡子轩/摄

研讨会上,刘选国分享了这几年自己背着双肩包,骑着小黄车,穿梭在胡同里的感受。在曲折的胡同里,仔细辨别不存在了的老建筑的位置,寻找隐藏在现代居民楼当中的建筑遗存,往往是沮丧混杂着惊喜,失望伴随着希望。推开紧闭的大门,走进拥挤的院落探访,在居民警惕的目光注视下,心情则是紧张和复杂的。但当发现自己触摸到了一段历史,和某位名人发生超越时空的碰撞,尤其是体会到某些细节带来的真实和沧桑时,又让他非常激动。逛胡同久了,刘选国的目光自然投向了胡同保护,他为众多消失的胡同扼腕叹息,对一些胡同的破败痛心疾首,根据自己在公益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他大胆地对都市化、商业化背景下的胡同保护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些感想,开始是随手记录,后来则形成完善的篇章,发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上。微信公号吸引了一批胡同文化爱好者,在粉丝的鼓励下,刘选国的写作不断开拓,笔触也越来越深入。后来,刘选国在《新华每日电讯》开设专栏,专门写胡同探访和胡同保护,成了这家媒体最有人气的栏目。《胡同深处的北京》正是刘选国这些年探寻胡同、研究胡同的全面总结。

《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方立新认为,《胡同深处的北京》写的其实是胡同深处的中国,胡同里上演过的悲喜剧,正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小小缩影。这本书表达的是作者难得的家国情怀,作者对胡同现状的忧思,对胡同保护的设想,显示了一位思想者的责任感,值得钦佩。书中一些保护思路的提出,和当下的老北京城区的规划与保护政策不谋而合,不能不说是作者的远见卓识。有记录,有设想,有思路,这是本书的重要价值。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胜利则从个人体验出发,阐释了自己对胡同文化的理解。他认为,离开冷硬的高楼,走在胡同的深处,呼吸到的是乡土的气息,童年的味道,得到温柔而真实的安慰。对胡同的探访,是对历史、文化的追索,也可以看作是心灵的回归。这种回归是《胡同深处的北京》这本书动人的地方。

在书中,作者刘选国探访了名人故居:梁实秋的老宅、陈独秀的足迹、盛宣怀的故居、王府井后的左宗棠旧居、曾经大师云集的干面胡同;寻访胡同深处的文教遗存:灯市口遗留的教育记忆、胡同里湮灭的大学、老协和“中体西用”的建筑经典;也记下了胡同深处的政社烟云:张自忠路的历史印迹、东交民巷话沧桑、从西交民巷到金融街、安福胡同等;还有胡同深处的祭缅:钟鼓楼远逝的晨钟暮鼓,以及皇城根下胡同商业化复兴的样本。

本书忠实还原了作者的所见、所感。作者对胡同现状的描述,是一种现实主义的记录,足以引起思索。对胡同历史的追寻,则是一种对文化和传统的守望。行走在北京的胡同里,寻找前人留下的足迹,历史驶过的印痕,无法阻挡的变迁。作者用脚丈量胡同,用心体会北京,体现了对老北京历史的温情和敬意。

编辑:Giabun
新闻排行榜
精彩推荐
一项新中国外交纪录这样诞生
20:04
坚守初心使命 习近平号召向他们学习
09:17
【央视快评】用青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09:16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焦裕禄的人民情怀
19:46
“接地气的第一书记”华关:三板斧让“村中村”变身美丽乡村
08:31
【探寻湾区新势能】乐从:商贸之都迈向国际化蝶变
08:31
医生肖华:身穿20斤“战袍” 超强铅辐射下救死扶伤
08:31
广东高考网上填报志愿今日截止 填完志愿一定记得点“确认”!
08:31
南海台风或于2日夜间登陆粤西 有大雨到暴雨
08:31
住建部:将积极创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投融资机制
09:38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