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朱绍杰 通讯员刁宵华报道:6月9日下午,著名书法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邱振中现身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艺术课”活动,活动由广州市文联和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邱振中以“并非‘失传’的经典”为主题,分享他探索书法艺术四十余年的心得感悟,通过观摩分析古人最杰出的笔墨痕迹,还原追溯那些漫长时光中并未消逝的书法经典。
邱振中认为,中国书法集语言文字、视觉图形、人格修炼、意义阐释为一体,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形成复杂而丰富、充满表现力的系统。书法不仅能表现人的品性修养、格调高低,甚至能表达社会规则。
在不少人看来,书法是一种“向后看”的艺术。后世研究书法都把“失传”视为默认的范式。唐宋以来,每个时代都在痛惜当代书法不如古人。在他们看来,王羲之、颜真卿等前辈大师已经确立了无法跨越的高峰,现代人甚至无法望其项背。
但邱振中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书法中有很多伟大的技术和要领固然丢失了,“但当你站在博物馆里,古人真迹一笔一划、真真切切地展现在你面前时,为什么我们却要说书法‘失传’了呢?”他认为,与其说书法技术的“失传”,不如说是失去了信念和解读能力,从而也割断了伟大传统和后人的联系。
现代印刷条件的改进,使书法研究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人们可以亲眼看见各时代最杰出的范本,甚至可以将细节放大反复观摩;而艺术理论的完善,也使人们面对作品时产生更深切的体验,从而做出清晰的陈述。在邱振中的观念中,这些进步都构成了当代延续书法传统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做到,哪怕是一点、两点,我们就能绕过漫长的‘失传’时代,用今天的书写接续那些伟大的传统,当代书法也就离‘伟大’更近一步。”
邱振中在讲座里,选取了甲骨文、碑文、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一一作出细致又生动的剖析,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古代书法家的书写特质。为了向现场观众展示书法用笔的历史演变,邱振中还特意选择了陆机、王羲之、颜真卿等七个不同时代的伟大书家写得最好的三个字,向观众解释书法家如何通过用笔方式、笔尖形态的改变,带来不同的立体感和饱满感。
邱振中认为,人们需要通过放大这些细微之处来训练各种书写技巧,把书法观察、学习、训练的水准,重新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只有当我们将‘超越宋人’作为标准时,书法技巧的训练才算合格,接下去才能再谈个性和创造的问题。”
随着日常书写时代的远去,当代人如何承继传统?诚然存在不少困难。邱振中认为,毛笔字逐渐退出日常书写,并不意味书法就丧失其生命力。“传统是历代最优秀的艺术家用其最精彩的作品组合而成的‘混沌体’,后人只有通过才华和努力方能窥其堂奥。”邱振中解释道。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记者观察到,不少从事书法教育的“粉丝”从佛山、东莞等地慕名而来。其中,一位美院老师对邱振中的分享深有感触:“实践出真知,邱教授的基础练习方式对初学者非常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