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生土长的文化味儿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王汉超 发表时间:2019-03-20 17:04

孩子们在由农家院改造的明港镇新集儿童绘本馆前看书

  河南探索以文化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既补短板、又做内功,既抓硬件投入、又重机制完善。音乐厅村里扎根、图书馆书香进门、千村联欢唤醒“村文化”……一系列探索孕育着一股向上的力量,并不断辐射到千村万户。

  3月,25所“乡村音乐厅”,在河南省驻马店、商丘、信阳、周口的25个村庄相继揭牌。这些村子里共计3000多个孩子,将告别没有老师上音乐课的日子。

  在3月3日驻马店市确山县秀山村的“乡村音乐厅”启动仪式上,文化志愿者、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艺术学院李俊生院长给830多个从没上过正规音乐课的农村娃上了一堂歌唱方法基础课。一个四年级的女孩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歌也可以唱得那么好听。”

  这是河南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用文化激活乡村振兴的缩影。2016年以来,河南已建设完成“乡村音乐厅”近200个,倡导推广“乡镇图书馆”建设,既补上短板又做足内功,从硬件投入、内容丰满到机制完善齐头推进,在9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中征招了1.6万人,组成一支支文化志愿小组,分赴全省贫困乡村。

  乡村音乐厅,让村里的文化生活从不间断

  平顶山市鲁山县楼子河村的命运,就随着一个“乡村音乐厅”的落地而改变。楼子河青山环绕,交通便利,向周围辐射范围广,但村子穷,过去很多村民靠外出拾荒谋生,贫困的局面多年没有改变。

  两年多前,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团队带着曲剧、豫剧名家名段和歌舞,走进楼子河。那天飘着小雨,但来看“乡村音乐厅”演出的人比过年赶集还多,整块场地都挤满了。起初志愿者还担心现场会闹哄哄,没想到乡亲们都很专心,没有一个人说闲话,更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场。

  从此,楼子河村的文化生活就没有间断过。每周五下午到周日下午,不管刮风下雨,志愿者都会赶来,不仅演出,还会在村民中开展文化培训。每次有志愿者授课,不少村民骑车跑几里路过来学。因为场地有限,经常有没报上名的孩子踩着凳子扒着窗听课。村主任周营闲说,过去没有专业老师,班主任带着学几句歌,孩子们唱歌“都是喊出来的”。如今,村里组建了自己的舞蹈团、戏曲团、器乐团,孩子们不仅在县里拿奖,还去省城演出。“吃饱、吃好了,还想唱出来。一旦唱上了,就一天也离不了。”周营闲说。

  村民丁桂芝说,原来以为音乐就是唱唱歌,学了才发现里边这么多门道。她过去赶黑跳广场舞,现在才知道那只能叫“热身运动”,在老师教导下,已会跳三四种舞、唱四五段豫剧。

  河南建“乡村音乐厅”,源于一次对乡村文化生活的调查。调查取样了346个行政村,发现93%的村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文化活动人员,连兼职的都没有。个别村组织过活动,也是打鼓、敲锣、扭秧歌等几十年前的老花样。文化下乡,一次只能管3天,满足不了全年。随着扶贫深入,农村更像荒漠渴求水一样需要文化浸润生活。

  群众需要“乡村音乐厅”,它落在哪就能在哪扎下根。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规划,下一步“乡村音乐厅”侧重点单式建设,按乡村需求协调配套资源。河南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冯莉介绍,现在,靠一年半载送一场演出进农村已是杯水车薪,农村需要一场文化生活的供给侧改革。在设施薄弱、人才匮乏、文化土壤贫瘠的现实下,河南尝试汇集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从补短板入手,逐渐让乡村生长出一支永不离开的文化队伍。

  乡镇图书馆,为留守孩子、村民建起第二课堂

  3月17日是个周末,信阳市平桥区图书馆陆庙分馆里到处都是正在看书的孩子。图书馆紧挨着一所农村小学,有点不同的是,这所学校的学生80%是留守儿童。

  在明港镇新集村,小学斜对面一座破败的农家院被改造成两层明亮的绘本馆。小学生们常常从校门冲出来,就一头扎进绘本馆里。新集小学老校长张立培说,在这里,图书馆成了留守孩子的另一个“家”。

  河南倡导推广乡村图书馆,平桥已经先行一步。为了让图书馆全面覆盖农村,平桥区采用了涵盖到村的总分馆制,1个总图书馆之下,有18个乡镇图书分馆,再往下还有50个村级分馆。不仅村里和全区图书资源打通,各学校图书室等也被纳入图书馆集群系统管理。农民持“一卡通”可以在任何一个点借书还书。

  图书馆建设有赖财政投入,也需要各方支持。如此高标准的乡村图书馆,平桥本地人已是习以为常,对于全国来的参观学习者来说,还是颇超前。其实,平桥建设之初,也曾引来不小的争议:有人说农民不爱看书,没有阅读习惯。乡镇刚开馆时读者稀少,有人质疑是搞“形象工程”……然而平桥区委非常坚定:越是没有阅读习惯,越应该建图书馆;正因为读书人少,才更要用优质图书馆培养读书人。如果图书馆和菜市场一样人来人往、效益可观,那么还用等政府建吗?

  事实证明,图书馆在乡村孕育着一股向上的力量,并不断辐射到更广阔的地方。不仅孩子,越来越多的人也踏入图书馆的大门。如今,图书馆已经成为乡村活跃的文化阵地。明港镇分馆实行“图书回购”,收集读者手中的好书;肖店分馆成为泥塑、剪纸等非遗的第二课堂;长台分馆整理的《花生种植大全》《淡水养殖宝典》等资料让农民如获至宝……

  在焦作市,图书馆同样向着农村和山区延伸,在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多处开设分馆和流通点。在孟州市莫沟村,几间宽敞的窑洞被修复改建,24小时向读者开放,被网友称作“最美的乡村图书馆”。

  村晚大联欢,给千余个村庄、数万名乡亲一个舞台

  今年,河南的乡亲们度过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春节。

  一声倡导,引来数以千计的乡村晚会、数以万计的参与群众。1120多个村庄办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春晚,并参与了乡村春晚大联欢。10多万“民星”登上舞台,参与的农民群众以千万计。

  这是河南首次把全省村庄打通来开展的一场文化互动,自启动之初,就吸引了全省甚至全国乡村的目光。发出号召几天内,全省326个行政村、21万村民报名参加。10场乡村晚会脱颖而出,通过全媒体向全省播放。鲁山县的楼子河村再一次成了焦点。除了节目丰富、演员训练有素之外,村里102岁的老人李文盘在一大家50多人的簇拥下登上乡村春晚舞台,五世同堂的场面让许多观众为之动容。

  在确山县,一场乡村晚会的主题是“琴声到永远”。这里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家乡。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日时,随身带着一把口琴,经常吹曲给战友听,也借琴声驱散严寒。这台晚会以口琴为主题,致敬英雄,在网络上得到了20万人次的点赞。

  在商丘市,乡村春晚大联欢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市共385个村举办了联欢晚会,其中贫困村就有近300场。在濮阳县,全县993个村,有530个村都在春节期间举办了联欢晚会,约53万群众参与。

编辑:智羊
数字报
土生土长的文化味儿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王汉超  2019-03-20

孩子们在由农家院改造的明港镇新集儿童绘本馆前看书

  河南探索以文化建设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既补短板、又做内功,既抓硬件投入、又重机制完善。音乐厅村里扎根、图书馆书香进门、千村联欢唤醒“村文化”……一系列探索孕育着一股向上的力量,并不断辐射到千村万户。

  3月,25所“乡村音乐厅”,在河南省驻马店、商丘、信阳、周口的25个村庄相继揭牌。这些村子里共计3000多个孩子,将告别没有老师上音乐课的日子。

  在3月3日驻马店市确山县秀山村的“乡村音乐厅”启动仪式上,文化志愿者、河南广播电视大学艺术学院李俊生院长给830多个从没上过正规音乐课的农村娃上了一堂歌唱方法基础课。一个四年级的女孩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歌也可以唱得那么好听。”

  这是河南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用文化激活乡村振兴的缩影。2016年以来,河南已建设完成“乡村音乐厅”近200个,倡导推广“乡镇图书馆”建设,既补上短板又做足内功,从硬件投入、内容丰满到机制完善齐头推进,在9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中征招了1.6万人,组成一支支文化志愿小组,分赴全省贫困乡村。

  乡村音乐厅,让村里的文化生活从不间断

  平顶山市鲁山县楼子河村的命运,就随着一个“乡村音乐厅”的落地而改变。楼子河青山环绕,交通便利,向周围辐射范围广,但村子穷,过去很多村民靠外出拾荒谋生,贫困的局面多年没有改变。

  两年多前,河南省文艺志愿者团队带着曲剧、豫剧名家名段和歌舞,走进楼子河。那天飘着小雨,但来看“乡村音乐厅”演出的人比过年赶集还多,整块场地都挤满了。起初志愿者还担心现场会闹哄哄,没想到乡亲们都很专心,没有一个人说闲话,更没有一个人提前离场。

  从此,楼子河村的文化生活就没有间断过。每周五下午到周日下午,不管刮风下雨,志愿者都会赶来,不仅演出,还会在村民中开展文化培训。每次有志愿者授课,不少村民骑车跑几里路过来学。因为场地有限,经常有没报上名的孩子踩着凳子扒着窗听课。村主任周营闲说,过去没有专业老师,班主任带着学几句歌,孩子们唱歌“都是喊出来的”。如今,村里组建了自己的舞蹈团、戏曲团、器乐团,孩子们不仅在县里拿奖,还去省城演出。“吃饱、吃好了,还想唱出来。一旦唱上了,就一天也离不了。”周营闲说。

  村民丁桂芝说,原来以为音乐就是唱唱歌,学了才发现里边这么多门道。她过去赶黑跳广场舞,现在才知道那只能叫“热身运动”,在老师教导下,已会跳三四种舞、唱四五段豫剧。

  河南建“乡村音乐厅”,源于一次对乡村文化生活的调查。调查取样了346个行政村,发现93%的村没有音乐、美术、体育等文化活动人员,连兼职的都没有。个别村组织过活动,也是打鼓、敲锣、扭秧歌等几十年前的老花样。文化下乡,一次只能管3天,满足不了全年。随着扶贫深入,农村更像荒漠渴求水一样需要文化浸润生活。

  群众需要“乡村音乐厅”,它落在哪就能在哪扎下根。据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规划,下一步“乡村音乐厅”侧重点单式建设,按乡村需求协调配套资源。河南省文化馆党总支书记冯莉介绍,现在,靠一年半载送一场演出进农村已是杯水车薪,农村需要一场文化生活的供给侧改革。在设施薄弱、人才匮乏、文化土壤贫瘠的现实下,河南尝试汇集志愿者等多方力量,从补短板入手,逐渐让乡村生长出一支永不离开的文化队伍。

  乡镇图书馆,为留守孩子、村民建起第二课堂

  3月17日是个周末,信阳市平桥区图书馆陆庙分馆里到处都是正在看书的孩子。图书馆紧挨着一所农村小学,有点不同的是,这所学校的学生80%是留守儿童。

  在明港镇新集村,小学斜对面一座破败的农家院被改造成两层明亮的绘本馆。小学生们常常从校门冲出来,就一头扎进绘本馆里。新集小学老校长张立培说,在这里,图书馆成了留守孩子的另一个“家”。

  河南倡导推广乡村图书馆,平桥已经先行一步。为了让图书馆全面覆盖农村,平桥区采用了涵盖到村的总分馆制,1个总图书馆之下,有18个乡镇图书分馆,再往下还有50个村级分馆。不仅村里和全区图书资源打通,各学校图书室等也被纳入图书馆集群系统管理。农民持“一卡通”可以在任何一个点借书还书。

  图书馆建设有赖财政投入,也需要各方支持。如此高标准的乡村图书馆,平桥本地人已是习以为常,对于全国来的参观学习者来说,还是颇超前。其实,平桥建设之初,也曾引来不小的争议:有人说农民不爱看书,没有阅读习惯。乡镇刚开馆时读者稀少,有人质疑是搞“形象工程”……然而平桥区委非常坚定:越是没有阅读习惯,越应该建图书馆;正因为读书人少,才更要用优质图书馆培养读书人。如果图书馆和菜市场一样人来人往、效益可观,那么还用等政府建吗?

  事实证明,图书馆在乡村孕育着一股向上的力量,并不断辐射到更广阔的地方。不仅孩子,越来越多的人也踏入图书馆的大门。如今,图书馆已经成为乡村活跃的文化阵地。明港镇分馆实行“图书回购”,收集读者手中的好书;肖店分馆成为泥塑、剪纸等非遗的第二课堂;长台分馆整理的《花生种植大全》《淡水养殖宝典》等资料让农民如获至宝……

  在焦作市,图书馆同样向着农村和山区延伸,在儿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多处开设分馆和流通点。在孟州市莫沟村,几间宽敞的窑洞被修复改建,24小时向读者开放,被网友称作“最美的乡村图书馆”。

  村晚大联欢,给千余个村庄、数万名乡亲一个舞台

  今年,河南的乡亲们度过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春节。

  一声倡导,引来数以千计的乡村晚会、数以万计的参与群众。1120多个村庄办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春晚,并参与了乡村春晚大联欢。10多万“民星”登上舞台,参与的农民群众以千万计。

  这是河南首次把全省村庄打通来开展的一场文化互动,自启动之初,就吸引了全省甚至全国乡村的目光。发出号召几天内,全省326个行政村、21万村民报名参加。10场乡村晚会脱颖而出,通过全媒体向全省播放。鲁山县的楼子河村再一次成了焦点。除了节目丰富、演员训练有素之外,村里102岁的老人李文盘在一大家50多人的簇拥下登上乡村春晚舞台,五世同堂的场面让许多观众为之动容。

  在确山县,一场乡村晚会的主题是“琴声到永远”。这里是抗日英雄杨靖宇的家乡。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日时,随身带着一把口琴,经常吹曲给战友听,也借琴声驱散严寒。这台晚会以口琴为主题,致敬英雄,在网络上得到了20万人次的点赞。

  在商丘市,乡村春晚大联欢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市共385个村举办了联欢晚会,其中贫困村就有近300场。在濮阳县,全县993个村,有530个村都在春节期间举办了联欢晚会,约53万群众参与。

编辑:智羊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