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骆驼担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钟 穗 发表时间:2018-01-21 23:06

忆旧 □钟 穗

前几日上网时,无意间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物事现在的小年轻可能没见过,但上点年纪的老人都晓得,它就是过去的骆驼担。

早年的家乡,挑担卖吃食的小贩十分活跃。这种担子的一头较低,装有小风炉、汤锅、柴爿、水桶等;另一头高些,安着一个有着多层抽屉的竹柜,里面碗盏家什、葱姜油盐等,样样齐备,分明就是一间迷你型厨房。担子中间还有一根齐肩膀高的横梁,正好供人肩负而行。由于将它扛起来行走的样子,神似一只骆驼,“骆驼担”因此得名。

骆驼担小贩多为流动叫卖,他们像约定了似的,各有一条固定的叫卖路线。一边走还一边敲击竹梆,那“笃笃笃”的声响,便随之在这座古城幽静的窄巷里悠悠回荡起来。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是骆驼担来了,于是乎,纷纷聚到巷口。

骆驼担上的小吃花色挺多,且随季节的交替变换着。仲春季节,担上常见五香豆、发芽豆、冰糖奶油豆、焐酥豆等各类蚕豆零食供应;溽暑酷热时,则售卖绿豆糕、焐熟藕;金秋时节,糖炒栗子、桂花糖芋艿、热白果正当令;而到了冬天,就该轮到那一碗甜美细腻的糖粥登场了。

骆驼担上的糖粥是极诱人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刚睡好午觉的孩子,只要一听到梆声,心痒难熬的他们,总会哭闹着缠着大人去买碗糖粥来解馋。

小贩见有客来,靠街边卸下担子,随即忙碌起来。只见他先从碗柜里取出干净的青边碗摆好,而后举起铜勺,移开前担的桶盖,舀出一勺热气蒸腾的白粥,倒在碗里。粥是一早就熬好的,一直放在小风炉上保温着。粥色洁白,米粒开花但又无骨,稠滑如凝脂,将糯米特有的醇香都熬了出来。

等将粥盛到碗里后,小贩转过身,拉开碗柜的一只抽屉,又舀起一勺红得发紫的赤豆糊,浇在粥面上。原先只有七分的碗,顿时满满泛泛。渐渐地,赤豆沉了下去,羊脂般的白粥却泛到面上,颇有种红云盖雪之美。

这还不算完,小贩紧接着从抽屉里取出小匙,盛满绵白糖,再捏上一撮金黄色的糖桂花,一齐撒到碗里。一碗红白相映、间有金黄色点缀,色彩撩人的“桂花赤豆糊糖粥”便呈现在眼前了。一阵阵糯米香、赤豆香和桂花香所交织出来的馥郁奇香,随着腾腾热气袭面而来,未尝已然心醉。

趁热舀上一匙送到嘴里,香喷喷、黏稠稠、甜糯糯,那润滑清新的滋味沁人肺腑,一碗下肚,犹觉意犹未尽。

旧时,做小买卖的大多辛劳,骆驼担小贩自不例外,他们晚间也要挑担上街。但为了方便走夜路,骆驼担的前头吊有火油玻璃罩灯,而原本装粥的木桶换成了锅子,抽屉里的东西也多出了馄饨皮、馅料及各味调料,可以现裹现煮卖馄饨了。

记忆中,骆驼担上的馄饨皮薄肉馅多,佐料搭配好,尤其那用来提味的骨头汤,鲜得眉毛都快掉下来。对于饥肠辘辘的行人来说,冬日深夜,这由远而近抑扬的“笃笃”梆声,在人迹稀少的静夜里听来虽颇有些孤寂苍凉,却是来得正好的温馨召唤。而远处巷口隐隐跳动的灯火,仿佛世间的点点光明。

骆驼担,作为曾经的风物已随着岁月一起流走,只有照片尚留一丝痕迹。但对于不少喜欢怀旧的人来说,只要一念及它悠扬而有节奏的梆声,儿时那首“笃笃笃,卖糖粥……”的童谣,似乎便在风火墙对峙的小巷深处,重新唱响。

编辑:mumu
数字报

曾经的骆驼担

羊城晚报  作者:钟 穗  2018-01-21

忆旧 □钟 穗

前几日上网时,无意间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物事现在的小年轻可能没见过,但上点年纪的老人都晓得,它就是过去的骆驼担。

早年的家乡,挑担卖吃食的小贩十分活跃。这种担子的一头较低,装有小风炉、汤锅、柴爿、水桶等;另一头高些,安着一个有着多层抽屉的竹柜,里面碗盏家什、葱姜油盐等,样样齐备,分明就是一间迷你型厨房。担子中间还有一根齐肩膀高的横梁,正好供人肩负而行。由于将它扛起来行走的样子,神似一只骆驼,“骆驼担”因此得名。

骆驼担小贩多为流动叫卖,他们像约定了似的,各有一条固定的叫卖路线。一边走还一边敲击竹梆,那“笃笃笃”的声响,便随之在这座古城幽静的窄巷里悠悠回荡起来。人们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是骆驼担来了,于是乎,纷纷聚到巷口。

骆驼担上的小吃花色挺多,且随季节的交替变换着。仲春季节,担上常见五香豆、发芽豆、冰糖奶油豆、焐酥豆等各类蚕豆零食供应;溽暑酷热时,则售卖绿豆糕、焐熟藕;金秋时节,糖炒栗子、桂花糖芋艿、热白果正当令;而到了冬天,就该轮到那一碗甜美细腻的糖粥登场了。

骆驼担上的糖粥是极诱人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刚睡好午觉的孩子,只要一听到梆声,心痒难熬的他们,总会哭闹着缠着大人去买碗糖粥来解馋。

小贩见有客来,靠街边卸下担子,随即忙碌起来。只见他先从碗柜里取出干净的青边碗摆好,而后举起铜勺,移开前担的桶盖,舀出一勺热气蒸腾的白粥,倒在碗里。粥是一早就熬好的,一直放在小风炉上保温着。粥色洁白,米粒开花但又无骨,稠滑如凝脂,将糯米特有的醇香都熬了出来。

等将粥盛到碗里后,小贩转过身,拉开碗柜的一只抽屉,又舀起一勺红得发紫的赤豆糊,浇在粥面上。原先只有七分的碗,顿时满满泛泛。渐渐地,赤豆沉了下去,羊脂般的白粥却泛到面上,颇有种红云盖雪之美。

这还不算完,小贩紧接着从抽屉里取出小匙,盛满绵白糖,再捏上一撮金黄色的糖桂花,一齐撒到碗里。一碗红白相映、间有金黄色点缀,色彩撩人的“桂花赤豆糊糖粥”便呈现在眼前了。一阵阵糯米香、赤豆香和桂花香所交织出来的馥郁奇香,随着腾腾热气袭面而来,未尝已然心醉。

趁热舀上一匙送到嘴里,香喷喷、黏稠稠、甜糯糯,那润滑清新的滋味沁人肺腑,一碗下肚,犹觉意犹未尽。

旧时,做小买卖的大多辛劳,骆驼担小贩自不例外,他们晚间也要挑担上街。但为了方便走夜路,骆驼担的前头吊有火油玻璃罩灯,而原本装粥的木桶换成了锅子,抽屉里的东西也多出了馄饨皮、馅料及各味调料,可以现裹现煮卖馄饨了。

记忆中,骆驼担上的馄饨皮薄肉馅多,佐料搭配好,尤其那用来提味的骨头汤,鲜得眉毛都快掉下来。对于饥肠辘辘的行人来说,冬日深夜,这由远而近抑扬的“笃笃”梆声,在人迹稀少的静夜里听来虽颇有些孤寂苍凉,却是来得正好的温馨召唤。而远处巷口隐隐跳动的灯火,仿佛世间的点点光明。

骆驼担,作为曾经的风物已随着岁月一起流走,只有照片尚留一丝痕迹。但对于不少喜欢怀旧的人来说,只要一念及它悠扬而有节奏的梆声,儿时那首“笃笃笃,卖糖粥……”的童谣,似乎便在风火墙对峙的小巷深处,重新唱响。

编辑:mumu
新闻排行版